一个家庭,
一夜之间痛失两个孩子
前天,看到了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
10月29日,洛阳市嵩县一位17岁的花季少女带着自己10岁的妹妹跳入了水库,两个年少的生命就此逝去。
故事中的主人公名叫小郭。
10月28日深夜,在和12岁弟弟因为争吃一口凉皮发生争执后,小郭给父母留下一封遗书,带着自己年仅10岁的妹妹来到了嵩县城关镇陶村水库,次日凌晨1点多纵身跳了下去。
孩子的母亲情绪非常激动,她说,小郭一时想不开竟然选择了自杀。
其实,这只是这场悲剧的导火索。
在小郭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点痕迹,她的那封遗书中,她写明了自己离开的原因。
“我要走了,我很高兴离开这个世界……我带走了妹妹,我深知自己做得超级不对,可是,我也算是帮她解脱了……”
“你们不要怪他(弟弟),根本不关他的事,这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像我这种,自私又不合群的女孩,在社会也是无法立足的,所有的离开都是蓄谋已久,我承认,我这人太脆弱,经不起任何打击。”
“我觉得之前的抑郁症从来都没好过,一次次地折磨我,更折磨您二老的心,我难受啊……抑郁症太可怕了,不深入治疗是不可能会好的,我知道我不需要治疗了,也就不需要再浪费家里的钱……”
“我去了一个很美好的世界,没有痛苦,没有伤悲,没有瞧不起,没有白眼,那里很好,我很向往。”
这封手写的遗书中,小郭字迹清晰,言辞恳切,她一再表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也表示对自己这个决定的内疚,但是却对自己的决定并不后悔。
为何会带着妹妹一起?
小郭在遗书中写到,因为感觉妹妹和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一样,担心妹妹的未来会像自己一样过的不好或是更坏,所以才做出了这个残忍的决定。
对于今后的生活,小郭表示希望父母都能留在家中,好好地教导弟弟,能够让他健康成长。
被人忽视的青少年抑郁症
遗书中,我们可以探知,压在女孩身上的是抑郁症,女孩最大的心结大概是父母常年不在家中以及周围人带来的压力。
洛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杨延卿看来,嵩县小姐妹的悲剧却与忽视抑郁症病情不无干系。
“大部分青少年多处于青春期,家长总认为孩子的情绪和叛逆有关,而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
人们总说:“少年不知愁滋味”,殊不知有一种抑郁症,叫做青少年抑郁症。
全球范围内,它是目前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车祸。
据调查,青少年中至少有20%会经历抑郁状态,调查显示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患抑郁症。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青少年健康问题》报告显示,在10-19岁青少年中,抑郁症是致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我国相关调查组织机构的数据证明,以北京市和河北省为例,出现抑郁症的中学生比例为32.19%。
而另一份对重庆和四川省初一至高三的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抑郁症发病率为42.3%,其中轻度及中度抑郁为14.6%,中、重度抑郁分别占15.3%和12.4%。
示范类中学抑郁症流行率为40.4%,普通中学为39.5%。
青少年抑郁症的病患率会随着年龄增加,一般来说有两个高峰。
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小学六年级、初一,也就是12岁左右;第二个发病高峰,常常出现在初三到高三之间,大概15-19岁这个年龄段。
青春期的孩子有这几个表现,
家长千万要当心
小辰今年十七岁,是一所私立学校的高二学生。他已经连续几个星期没有上学。他说:“我很想上学,但是我做不到。”
小辰在过去数星期内,觉得无缘无故地情绪低落,想哭却不能,一天之中,早上的情绪最为低落,晚上失眠,到早上的时候仍然赖在床上,没精打采。到中午的时候,才可勉强自己起来。
他发觉自己失去动力,失去兴趣,就算连自己最喜爱的电脑游戏机或上网与朋友聊天都失去动力。甚至,连日常自理,例如洗澡、刷牙及洗脸都觉得力不从心,由早到晚都只坐在电视机前却不知自己在看什么节目。
他觉得自己好像另一个人,情绪极度低落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他觉得生活没有价值,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累,令家人担心及不安。他没有信心可以回校上课,也担心自己今年要留级,他不想外出接触别人,只可勉强和家人外出用膳,最差的时候,他发觉自己甚至连用手指来开启电脑的能力也没有。
经过评估,小辰有严重抑郁症,他有超过两个星期的严重情绪问题,影响睡眠及胃口,也有很多负面思想。
一般来说,青少年抑郁症会有以下表现:
1、身体变化,身体不适又找不到原因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般难以表述情感问题,只会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
如有的孩子经常说头痛头昏、呼吸困难,去医院做检查,也没发现问题,吃了药,仍无好转迹象。
2、心理变化,情绪悲观消极
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时,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不愿意和外界接触,喜欢独居、独处。并且缺乏上进心,不努力学习。
如考上好学校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校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3、存在自虐行为
重症患者还会有自残,甚至自杀行为。对这类重症患者来说,若只抢救了生命,未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残行为。
爸爸妈妈,
这些情况千万处理好!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谭忠林表示,抑郁症与孩子性格、是否有家族遗传等因素关系更为密切。
除遗传因素外,这些事情也更容易导致孩子抑郁,父母千万要处理好!
1、家庭离异
“父母离婚后我抑郁了。”
网友叶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看着父母打架长大的。他们总在婚姻中彼此钳制,互相伤害,甚至以爸爸摔锅摔碗砸电视的暴力浪费方式结束,爸爸摔门而去妈妈伏地痛哭,一片狼藉。我曾几次一个人默默啜泣打扫战场。有次我清理打破的玻璃瓶时膝盖被碎片割破,血流出来,一如我碎裂的心在淌血。”
“每次他们打架,哪怕我并不在现场,妈妈也要播报让我知道,添油加醋地把爸爸控诉一番,声称这次绝对离婚。有一次害我急得心脏病发,躺在床上动不了,话也说不出来,直到一位姊妹为我在电话里祷告,我才慢慢恢复正常。”
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打击,但如果情况已经发生,怎样处理才好?
1、不要把离婚这个仇恨的种子转移到孩子身上,总是教唆孩子仇恨对方,父母应该正确的对待这个问题。
2、双方抽时间都要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沟通,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
2、父母高标准,低包容
很多有抑郁症的孩子其实都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
一个高三男生,在开学时一次重要的摸底考试中,虽然保持了班级前三名的位置,但离自己理想的总分还有一定差距,由此担心考不上心仪已久的大学。于是他开始焦虑,失眠,没有胃口,后来厌学,发展成抑郁。
为什么会这样?
以为治疗时说,这就是在父母的高标准、低包容性的教育方式之下,他们发展出了内心的低自尊感,以及行为上对完美的过度追求。
很多父母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努力和优秀,以为这样的孩子内心应该也是自信的、强大的,却不懂得,他们内心体验着痛苦的挣扎。
所以,请给孩子一些包容吧。
3、过度干涉或保护孩子
研究人员对新加坡263名7岁小学生进行了历时5年的追踪调研。他们发现,那些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具有较高要求和期望的父母,最突出的表现是督促孩子考试取得好的成绩。除此之外,这样的父母还往往会一直鼓励、甚至规定孩子将来的职业道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赖安·洪(Ryne Hong)教授提到:“父母一直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涉,实际上会向孩子释放这样一种信号:‘TA做的还不够好’。之后,孩子可能害怕犯错误,哪怕是“芝麻绿豆小”的错误;可能会一直处于自责的状况,责怪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完美’。”
日复一日,这种所谓的“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或者通俗地说,“错误的完美主义”行为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极端不利的。它可能增加孩子罹患抑郁、焦虑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父母应该停止对孩子生活的‘持续监督’,进而学会‘放手’。”父母与孩子间不断的接触、联系,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迫使孩子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独立性的形成。
大海1对1_初高中在线辅导,让孩子的改变看得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