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林
-“无聊的文章”
-“觉得无聊就别看了,这种有趣的文章留给我们就行了。”
这是我某篇文章下面,两位读者的留言。
被评“无聊”,我并不生气,浪迹网络这么多年,对负面评论早已见怪不怪了;
而被夸“有趣”,却令我心生暖意感动不已,忍不住想就写作这件事儿,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写文章,迎合大众还是忠于自己?
大约两年前,我接触到了自媒体,并尝试写作。
初期,我自学了一些“自媒体写作运营课程”,其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自媒体文章,靠机器审核而非人工。想要获取流量,一要平台推荐,二要用户点击。因此,你必须围绕平台需求与用户兴趣去「生产」文章,不能想写啥就写啥。”
这种观点对吗?就当时来说,我很认同,也一直在实践它。
不久之后,问题来了:“对”的话题,我没有感觉;有感觉的话题,并不大众。
两者好像对立似的,迎合大众,好像抛弃了自我;而忠于自己,又似乎放弃了金钱。
我很想挣钱,所以尽管内心挺抵触,仍坚持写所谓“对”的内容。
但是,写作这件事,到底与工地搬砖很不一样,并不是你先选好工位,之后只管努力干就行了。
它是一件很感性的事,你只能根据自己的感觉、经历、思维去书写文字,而无法根据既定的话题,凭空制造看法与感触。不是你“想要”写出什么,而是你“能够”写出什么。你只能顺应自己的感觉,而无法让感觉顺应你的意愿。
当我很用力地、逼迫自己一定要“写点儿什么”时,大脑会一片空白。仿佛脑袋里有一根保险丝,一旦用力过猛,就“啪”地一下断掉了。
虽然我很羡慕别人的流量与收益,但每一次绞尽脑汁,对我来说都是损耗而非滋养。
因此,写作这件事,我只能忠于自己,面对别人的成绩,咽咽口水,转身继续按照自己的步伐走下去。
放过自己,享受写作本身的快乐
很久之前,我在工厂里上班。有一次发工资时,别人兴高采烈,我却悲从中来:
“我宝贵的时间,就被这么一点儿钱给换走了。”
做不喜欢的工作,让我有一种被剥夺感,写作也是一样。
只是为了赚钱而写作,我无法享受到写作本身的快乐,收益达不到预期时,会立马被付出感与委屈感淹没。
因此,刻意编排字句「生产」内容,是糊弄读者,更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是为了未知的未来,折磨现在的自己。
一位网友说:“一件没有回报的事情,我曾坚持了很久,但某一天,就像灭霸打了个响指一样,一切幻像都烟消云散了,忽然间就一点都不想做了。”
这段话让我感觉到深切的悲哀,当年领工资时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
我不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当“灭霸打了个响指”后,突然发现自己过往坚持的一切都是无意义的,那种悲哀感实在太过沉重。
那么,敢不敢在写作这件事上,放过自己呢?
觉察自己我发现,之前,我刻意按“正确方法”写作,根本原因,是害怕“靠写作赚钱”的希望落空。
按照规则去写,至少还有些许掌控感,躲在它后面,可以暂时逃避内心的无力;而放弃规则,就不得不面对真实的自己,直面内心的软弱与匮乏。放开,有时候比坚持更难做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写作都只能是个兴趣而无法成为职业。即便真的爆文了,感觉也不过如此,真正滋养你的,给你以继续前进的动力的,还是创作中的乐趣,以及读者的认同。
既然如此,那不如试着享受写作本身的乐趣——
不要用他人眼光评判自己,不要用外来标准要求自己。感觉你的感觉,追随你的心,用你自己节奏,写你想写的内容,放开恐惧,享受写作本身。
如果我的分享碰巧对你有用,那我很开心,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咱们就一道前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