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通鲁班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器具操作目标:观察分析,六通鲁班锁外部特征与内部构造,完成六通鲁班锁的初步拆迁。
思维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序思维及空间立体感。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拆拼鲁班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有序思维及空间立体感。
教学难点:鲁班锁拼装过程中的三维立体结构的拼装。
教学环节:
一、导入
播放鲁班锁制造原理有关的视频及图片资料,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榫卯结构及这种制造原理的神奇。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观察观察
分析六通鲁班锁的外部特征,为下面的拼装做准备。同桌二人合作,认真观察鲁班锁的外部特征,边观察边交流发现的结论。
三、一拆
让学生体验有序拆解,有序拼装,体现有序思维及逆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讨论要想顺利拼装鲁班锁拆的时候该注意什么,讨论得出,要观察结构件的顺序,按照第一次拆分要求进行拆分,认真仔细的拆分鲁班锁,病案拆的顺序,把六根木条摆好。
四、一装
让学生在拼装失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明白顺序不是唯一的条件,还要看木条的咬合方式。
提问:在拼装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学生按拆下的顺序逆向拼装回去,却没成功讨论,遇到的问题、困难并想办法解决,失败后很认真的反思为成功想解决的策略。
五、二拆
根据第一次拆拼的经验,在第二次差时重点观察构件间咬合的方式,尝试后三根的还原,拼装出事,第二次的拆分要求,让学生进行二次差接鲁班锁观察,分析拆下的三根木条的作用及剩下的构架的特点,并让学生尝试还原学生能顺利的进行第二次的拆分,在叙述拆下的三根的作用时,表述不清楚,学生能看到剩余构架,是由三根构建咬合而成的立体结构。
六、二装
让学生试着拼装六根木条,体会拼装时先拼的三根构架的重要性,根据以上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试着拼装第一次拆开的鲁班锁,体会瓶装时先拼的三根构架的重要性,个别学生能拼装成功,大部分学生探究其前三根的构造来依然有困难,但是学生的探究欲望很强。
七、总结分享
互相学习,在交流中解惑,解疑答惑,让拼装六根成功的同学给其他同学演示拼装过程。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思维碰撞中得出拼装方法,把应用欣赏,让学生看看生活中鲁班锁构造的应用及榫卯结构的神奇。表达出对古代人民智慧的赞叹。
教学反思和创新特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益智课堂的教学魅力,学生能真正主动的从探索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鲁班锁这节。可是探究的兴趣很浓厚,不由自主地探究,很多学生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是学习热情依然不减,迎难而上,在数次挑战中取得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直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数次挑战中得到成功。作为主讲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是学习主体,而老师是主导,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适时的提问刺激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有效提问是益智课堂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有效提问的学习和研究,以便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