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5拆书家过级1-1
选自《精进》
R:哈佛大学的李欧梵教授认为,我们应该从一味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也就是“有快有慢”才好。他在《人文六讲》一书中写道:“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应该有快有慢,而不是一味地和时间竞赛。什么叫有快有慢?用音乐的说法就是节奏。如果一首交响曲从头至尾快到底,听后一定喘不过气来,急躁万分。所以一般交响曲都有慢板乐章,而且每个乐章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日常生活上的节奏和韵律也应该如此。”
他让自己慢下来的方法是,每天抽一点时间去“面壁”,也就是在一个私人的空间里,静静地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心中不同的“自我”参与对话和辩论。这样,可以让自己不随波逐流。而另一些事情, 像处理日常公务诸如看邮件、写报告等,则是越快越好,李欧梵先生说他都是用“极有限的时间”把它们处理掉的。
李欧梵先生的做法颇符合“平衡时间观”。在工作场合和生活场合采用不同的时间视角,也正是平衡时间观所提倡的。可现代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相混淆,不是“过日子”,而是“赶日子”。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这番话,值得好好深思和回味。
I:我们要学会让生活变得更有节奏感,不是赶日子而是过日子,要从求快的心理惯性中跳出来。我们是为了生活而生活的,不能为了要求效率,而忘记了我们做学问、做事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李欧梵先生他让自己慢下来的方法是,每天抽一点时间去“面壁”,也就是在一个私人的空间里,静静地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另一些事情,像处理日常公务诸如看邮件、写报告等,则是越快越好。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时间视角。在工作中要求效率,要求严肃、精准,不返工,目的性强;在生活中,可以有点情调和小资,比如花2个小时煲一锅汤给家人和自己,每周花两个小时的时间锻炼身体,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散散步、聊聊天。把生活过的要像一首乐曲一样,有节奏,快的时候可以很紧张、急促;慢的时候也可以很娴静、舒缓。
A1:我是做工程预算工作的,有是在事务所工作特别忙,一直想学习最近建筑类很先进的BIM,但是因为工作没有时间。其实我总是把自己排的很满,想同时赚钱又同时学习,觉得这样不浪费时间,总是会说,等到多赚点钱,然后休息一段时间,再去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工作代替了所欲的兴趣、爱好,甚至是生活,有一段时间因为要赶着出预算书,每天加班,感觉身体都熬坏了。去年的6月份开始,我准备考造价师,然后工作也很忙,也想兼顾自己过级的事情,想多参加大家一起组织的活动,每天安排的很满,9月底我马上要考试,有一个同学的工程,想让我帮他做私活,我看了看觉得我抽出点时间来,肯定没问题,我当时要准备考试,要准备培训的课程,要参加评审中心的投标项目,把自己逼的很紧,但是最后同学的项目有点别的小插曲,我自己不得不用我考试复习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工作,还要兼顾自己的工作,所以最后我考试没有通过,同学的工程是弄完了,但是比我做了三个大项目还累,评审中心的项目因为一度要延期,每天都和甲方乙方沟通,有时候睡眠都不好,觉得生活如果一直是这种样子,简直太糟糕了。
A2:我今年继续考造价师,也有瑜伽,画画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