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女作家沉睡之地——石平梅、张爱玲、萧红》有感
之前看过关于萧红的黄金时代,有很深的兴趣,文中一个词来说萧红的一生特别恰当,“逃离”。对张爱玲无感。石平梅,对其最生气。
三位女性的共同点都是女作家,命运的结局都是悲凉的。各有各的不幸,在我看来就是她们自身的心理疾病给他们带来了不幸。从她们的故事中,似乎突然明白,事实上很多人都是有着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或心里障碍的,或者跟童年的某种经历或者某种缺失有关。
幸运的是有些人没有把这当回事,或者因为必须全身心的顾着眼前的苟且才能生存下去,或者某种性格让他们选择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与生活的战斗中,根本无暇让那种“富贵病”在自己身上发挥力量;但也又不幸的人真的有林黛玉的病,却没有林黛玉的命,在本就不堪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将整个生活过的更加不堪,心灵也被击败。三位女作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幸运的,因为她们的“病”让她们的才华达到了自身的高峰,也正是两者间的化学作用让她们成名。
但是,亲爱的你,我们是否有可以将发病感受写成美妙文章的才华,是否愿意让心理受到极度折磨病入膏肓来换取那样的“名留历史”。
各有各的不幸,不幸都有自己的不幸的原因,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点“作”。
刚说过,文章读完,石平梅是最让我生气的。石死时是27岁,而与他致死都保持'冰雪友谊‘的高君宇于她3年前去世,才30岁。”石最后的与高同葬于陶然亭,因为石说“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很感人有没有,可是,二人为何生前未能相依共处呢?是因为石太作,高向石表白,石以“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者鲜红的叶儿”拒绝了,高便“从此,我就这样飘零孤独一生”。高死后,石仿佛顿悟,终日沉迷于高的骸骨,看到这有没有觉得都是石自己作的。后来,石对朋友说”他的死成全了我,我可以有了永久的爱来安慰我来占领我,同时可以贯彻我孤独一生的主张。”,这就是作,一种欠虐体质。
由此,感触,珍惜眼前,少想象虚无缥缈的,生活中追求一种安稳就好,用美好的心灵看待一切,用勤劳的双手将生活收拾的井井有条。
再一想,如果人生皆是仅仅追求一种安稳岂不很没意思?
生活中、感情上就是追求最为简单的、平凡的、稳定的状态就好,不要要求什么刻骨铭心。(也许到最后,那种安稳才是最珍贵的刻骨铭心)
但,人生总该做点有挑战、又不确定性的事,就像人生除了白水也要冒点香槟泡才好呢,要做有冒泡的事就会遇到各种阻碍。我理解就是要把人生的阻碍都放到事业中了,让感情和生活保持极简。
是的,就让生活和感情极简杜绝一切形式的“作”,事业上尽情折腾吧。
(美图来自必应首页:《会色彩搭配的瀑布:美国,塔库梅隆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