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泡在图书馆,自然泡出三二个熟面孔,后来有了聊书、聊天的积累,也就渐渐成了熟人,熟人好办事,在你给我占个座,我给你倒杯水中,也渐渐成了朋友,朋友,是可以倾诉,没有利益交换的;其中,有李智,是泡书圈中最中心的人物;一是他研究甲骨文,每次借的书,有砖头那么厚,谁也看不懂,挺让人羡慕;二是他是唯一开着车来的主,那车是加长130货车,在那时算是挺时髦地不多见,每天在图书馆门口一放,也是图书馆门口的一个景;三是,他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就是那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写照。据传,他曾一人打服了一群混混,混混要拜他为大哥,他不削一顾。
像谜一样的李智,在一年后的晚上,约我们几个在“天府”吃饭,这可是破了读书圈的规矩,因为,我们只读书,不过这个礼节;我们都信奉读书人的“君子之交淡如水”。那天,他没开130,他说是告别图书馆,与我们吃散伙饭,嘱咐了好多话,大意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特别重要的是,他宣布不再报考啦。我们都知道,按他水平好几次考试都没考上不正常,碍于面子谁也不提这个事,今天,李智主动说出来,我们都有些意外,也都替他惋惜,毕竟苦读了这么多年,接着就是鼓励他的话,说了一大车。酒足饭饱后,我们又屡屡航航地来到他的单身宿舍,只见,那是一家荣军纸盒厂,看到门口上方镌刻的红五星,我心里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在他的单间宿舍,我朗诵了他写的诗歌,他吹箫伴诵,其情之深远,不亚于“对一座大山的询问”!从此后,李智的130大货车,再没有在图书馆门口出现过。几年里,我们几个见面后,第一句话都是抢着问,有他的消息吗?
一晃十几年后,正在文化宫排练,有人喊我,说门口有人找,我把话筒交给副导演,就赶紧跑出来,一看在门口台阶上,挺拔地站着一位穿着呢子军装的军官,他笑着举起右臂敬着军礼,明显看出他的左臂空着,肩袖软软地放在衣兜里。我诧异,我恍惚,这是李智吗?心里咯噔一下,那时,我已读了小说《高山下的花环》,莫非李智是去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啦,才有那次的“天府”之约,才有那首“在远方”诗歌,才有后来我们不知道的,他的付出,他的使命担当!我眼圈一热,哭出来了,李智也哭啦,我们为逝去的年华而哭,为再也回不去的图书馆而哭!
从那以后,再没他的任何信息,我们都遵守着“君子之交淡如水”!
回忆着许多事,写着,也不能控制住,眼泪再次奔涌——!李智大哥,你还好吗?你在哪里?我们都想念您——我们一直都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