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五个环节是内圣,“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王。外王有次第,内圣实际上是五位一体。
格物,不是要格尽天下之物,致知也不是得到全天下之理,因为“吾生也有涯”。格物致知在日用常行之中,不离身前三尺之地,如这会去不去锻炼、这笔不义之财收不收、要不要整理房间、答应了人此事要不要履行承诺、是不是迎接这个挑战等等。
格物,是君子终日乾乾、自强不息之意,积极用世,不懒惰,有作为。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努力奋斗、天道酬勤人人知道,但是能做到勤勉奋发、永不停息的不多。特别是中年以后意气消磨,逐渐成了中年油腻大叔,就更不愿意努力了。儒家让人格物,就是人生永不退缩之意。
怎么格物?王阳明的“必有事焉”是操作的关窍,这“事”就是要格的“物”,格物之时,已有良知知道善恶,为善去恶之时,就是在格物了。故王阳明四句教才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物不断累积良知,也不断叩问本心,在这些事情处理过程中诚意正心,修正心意言行,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都是指向良知之道,使良知不断得到养分,日益稳固强大,一心为善,心渐纯粹,行更坚实,知行合一,则修身有成,内圣备矣。
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本是一体,逻辑上有先后,实行上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