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如上图中第二幅图的草丛里还藏着几只小鸡,露出来半只其实是为了提示这里是藏着的,但是实际上有些孩子把露出来那只也当作是在外面的小鸡,在计算的时候把这半只也当作一只算进去。
(发现和标记关键信息)
苗苗:先数完第一幅图中有多少只小鸡并在上面标记数据“11”,然后数出第二幅图中的小鸡数量并在旁边标记“8”
我:先让学生用六字法“按顺序、做标记”数小鸡的数量,数完马上把数据填在下面的方框里,并没有如上学期那样把数据标在旁边,通过批改书上练习发现其实绝大部分孩子都是正确的,只有极个别课堂常规需加强的孩子有错误。但苗苗的方法让我觉得这些基本要求还是应该继续严格起来的,因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学期就能见效的,而且越细节的习惯越是成功的垫脚石。
(提问的方式)
接着提问“为什么原来有11只,现在只有8只了呢?”
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读懂图意,明白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学生回答“因为有几只小鸡藏起来了。”
“谁来提一个数学问题?”
我:“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两种提问句式看起来并无区别,但我纠结在这里了,这两种提问方式是不是也能反应一些问题呢?比如苗苗的提问隐含地说明提出这个问题对该班学生来说并不难,只需要请一名学生表达即可,也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我的提问方式的潜在意思还包括学生可能会提出其他不在预设内的问题。不过苗苗的方式也是建立在前面那个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不违和,如果我直接搬用反而显得生硬。
(信息偏差的处理)
列出算式之后,提问“草丛这里的这一只要算进来吗?”,手指着那半只。
“算式可以列成11-8-1吗?”
“不可以,因为那只也是藏起来的。”
对于这里容易引起学生质疑之处,苗苗的处理方式是将错就错,主动提出错误的算式,让学生去质疑这个错误,然后解释怎么抓关键信息,不仅点出了易错点,而且孩子们印象也深刻了。
(听苗苗课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