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本身可以拆分为输入、思考、践行、反思,对于笑来老师所说的学习能力的前两个层次:依靠别人传授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可以通过提高输入质量来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从而开始提升学习能力。对于笑来老师所说的第三个层次,学会没有人能够教授的,只能通过提高思考质量开始,然后自己践行、反思才能让自己看得出选择、决策的效果。因为前两个层次是别人走过的路,已经经过验证,后一个还没有人走过,只能自己做出选择,走向自己选择的方向,才能得出哪个选择更好的结论。所以,要想进入第三个学习层次,需要我们锻炼思考、践行、反思的能力。
思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操作系统不断升级迭代后表现出的性能优异的结果,跟着笑来老师不断深入思考会慢慢提升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践行和反思是一类通用能力,谁都能做,谁都会做,但是做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操作系统迭代的速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自己的践行、反思做的更好呢?
1.制定计划和目标。
工作中我们都会制定周计划、月计划、年度计划等,周期的不同,计划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年度计划,可以叫做规划,为我们整体工作重点或发展指明方向。月度计划或周计划可以确定目标。每日计划可以督促自己有条不絮地执行。没有计划,目标就会模糊。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自己的想法, 使之符合我们的认知,从而减少”失调“所带来的不舒服。没有目标可能会让自己越走越偏,而且很容易发生在自己浑然不知的状态下。制定计划和目标,会在我们践行时为我们提供方向和动力,让我们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找到层层迷雾中的道路。
如何制定计划?
(1)明确目标,目标必须精确定义时间范围、最终目的、实现效果。
比如,我要写一篇文章,是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并不能帮助自己指导下一步的工作。周末我要写一篇关于如何提高学习能力的文章,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并分享给身边人,让更多人知道如何提高学习能力。这个目标相对来说更明确。
(2)拆分成一个个小部分。单纯看一个目标可能很大很远,拆分成一个个小部分,就可以更清楚每一步要做什么。
(3)践行。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计划都是为践行而准备,没有践行一切都是白干。
(4)复核、调整。再好的计划也难免会因为一些不可预见的事情中途发生变故,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反思总结,在大目标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动态调整,以达到最终目标。
2.养成记录的习惯
笑来老师经常在专栏中提到”记录“这一习惯。记录有多重要呢?它和反思有什么区别呢?记录也涉及到刚才我们提到的”认知失调“这一概念。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发生的事情都是靠大脑记忆的,我们以为我们记得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事实上,时过境迁,我们会根据当时所处的情况,扭曲自己过去的想法和对行为的解读。所以,记忆这件事并不靠谱。就像读书过后,如果不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过段时间就发现想不起来这本书以前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些了,但是如果有一段笔记,会很快让我们回忆起阅读这些内容时的情景。生活中的记录,就像记录读书笔记一样,让我们在回顾以往发生的事情时,能够快速并精确无误地定位到当时的场景,防止自己由于”认知失调“而错失了修正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的机会。
而且,记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反思。因为反思是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来进行的,认知包括过去的经验、知识、自身能力等,但是由于”认知失调”这一现象,我们过去的经验往往会影响我们的选择。而记录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认清对过去经验的错误解读,从而借助对过去经验的正确认知,更好的做出选择和决定。
如何记录?
(1)每天晚上对觉得有值得反思的事情的经过、结果进行记录。
这一步是为了帮助自己能够快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以前自己经常只记录事情发生的结果,没有记录是如何开始,中间发生了什么,导致后来想不起来这件事具体是怎么样的。对事情的经过、结果完整的记录更能帮助自己进行日后回顾和反思。
(2)进一步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因素等。
可以按照以下几个问题对上面所提到的关键点进行记录:
最初的目标是什么?有没有一直按照目标去做?
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没有遗漏或更好的?
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通过提高输入质量、践行质量、反思质量可以加快自己的操作系统迭代速度,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让自己拥有更强大的"作弊器"。制定计划和目标是提高践行质量的方法,记录是提高反思质量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