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爱是永恒的主题,似乎每个人都懂得爱,其实是不然的。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渴望被爱,但是却未必都懂得爱。
爱是一种刚需,因为人并不是孤独的物种,我们在进化之路上之所以能超越众生,正在于我们学会了协作、学会了分工,我们其实是越来越变得依靠种群。
于是在漫长的进化路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特别的情感:爱。爱是陪伴,是呵护,是在同别人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情感。因此每个人都需要爱。
往小了说,爱情、亲情、友情,都是爱;往大了说,以前关怀和陪伴都可以指向爱。爱如此普遍,但它往往也容易被误解。
我们这里说说最常见到的两种爱:父母之爱、男女之爱。
父母之爱子可说是天性使然,然而就我所见和所知,能在家庭中感受到令人舒适的爱的人是很少的。
我特意在“爱”前面加了个形容此“舒适”,盖因你若问问大部分人,他们都会告诉你父母爱他们,但是这种爱往往并不让人愉快,反而有时让人感到窒息。
想必你是常听这样两句话:“我都是为你好。”“以后你就知道了。”前者是以爱之名胁迫,后者则是把结果丢给未来,这两句话我们都无法反驳,但是听来就是让人很不高兴。
我想有些父母对“爱”这个词恐怕有些误解,并不是什么都给孩子安排好了,提供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爱”。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独立性差、受挫力差,一旦出了社会很容易陷入迷茫。
从对待孩子的态度来说,有溺爱孩子的,有对孩子很严厉的,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站在爱的高山上俯视被爱者。
至于男女之爱,也和父母之爱有着相同的问题,都存在以爱的名义行伤害之实的事实。我爱你,所以我才偷看你手机;我是为了这个家,才会工作到这么晚。
“爱”这个词理解的更直白一点,不就是希望对方好吗?如果伤害对方也是因为“爱”,那这种爱不就是个伪命题吗?
为什么明明是深爱着对方,却总是在伤害彼此呢?因为爱也是种能力,需要学习和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讲一件我的事,我和父母就是属于总是意见相左并且会用冷暴力对抗的类型;前段时间我们又因为谈恋爱的事闹了矛盾,他们非常气愤的说:“以后再也不管我。”有一天接到我爸的电话,又开始数落我,说我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听的也是很火大,场面一度很冷,后来我想,明明挺简单一件事怎么搞的这么僵,总不能以后都这么冷战吧。于是我开始缓解气氛,去感知爸爸的情绪,并且不带情绪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无论他怎么抱怨我都心平气和。
奇妙的事发生了,本来一直很生气的爸爸平复了,开始和我诚心的交流,最后我们都理解了彼此,他也同意了我对感情的态度,最后还关系了下他的身体。这周回家专门和妈妈去逛街,虽然她没说什么,但是感觉的出来她是非常开心的。
我将这个故事其实是想说明我们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误区,因为我对你没有恶意甚至是一片爱意,但是你却不领情,这都是你的问题。我们总是把因归在对方身上,却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我表达的方式有问题;是不是他自己有什么想法。当我们学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且尝试这进行坦诚的沟通,结果往往让你惊喜。
在此我特别推荐一本书《非暴力沟通》以及一个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相信他们都能让你更好的拥有爱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