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上淘宝或者京东买东西的?
你有两种心态去打开淘宝或者京东网页。
一个是闲逛,浏览一下页面,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个是根据自己的需求,特意去找你需要的东东。
找到商品后,先看外表好不好看,再看功能是否适合,如何评价的,有没有售后,是否包邮,下单付款。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操作的,当然还包括多看几家店,做到货比三家,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
这样你就满意了,坐等收货。
看一下整个这个操作,像不像是你在结婚前寻找配偶的过程?
也可能是在不经意之间找碰到了一个人,也许是你特意要求了具体条件去寻找一个人,通过外表看看顺不顺眼,再了解一下他的性格是否合适,留心一下别人对他的评价,展望以后他有没有上进心,是否能够承担得起你今后的生活,最后决定与他(她)在一起。
只要是没有离婚的夫妻,对待对方的优点还是能承认70%的。这就像对待你购买的产品,虽然使用时间长了,只要顺手你还是不舍得把它扔掉的。
那么怎么样用结婚的眼光来看待你要购买的产品呢?
结婚前的眼光和你要购买的产品有什么样子的共同点呢?
第一层,感知层
选择商品,首先看看它的外表,包装好不好看。
而看一个人,首先看他外表相貌是否与你搭配,他的衣着气质,说话口音,身高比例,适不适合你。
第二层,框架层
商品要了解它的功能是否适合你。
一个人,要看他的学识,认知,价值观,兴趣爱好是否和你一致。
第三层,结构层
看待商品要看看用户的评价如何。
而一个人要了解别人对他的评价。
第四层,能力圈
商品是了解你使用情况,或者能起到什么作用。
配偶,要考虑在有感情的同时可否承担某种责任。
第五层,存在感
商品价值是带给他生活上的便利,或者改变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而且选项伴侣是通过这个人,更加增强生活的乐趣,它的价值是和你一起共同把生活打造的更加美好。
这点高度的一致,就是爱,喜欢,不舍得 ,发誓永不分开。
关键词:外貌、认知、评价、责任心、价值
选择配偶也罢,选择商品也罢,考虑的思维模式大致相当。
如果你选择一件商品的时候,从这五个维度上去考虑,可能就不会成为冲动购买后的“剁手”族,能帮你省下不少冤枉钱。
相反,如果你要介绍一件商品呢?
也要从这五个维度考虑,就能发现产品适合的受众在哪里,为什么产品是他需要的。
也得给你的用户画个像,了解他是否喜欢产品的外观?功能?多少人在使用?产品售后?乃至是否可以改变用户的生活。
用这样的方法,更能把产品介绍清楚,告诉用户这个产品在他的痛点的哪个位置上,最后至于用户是否购买,是否选择拥有它就是“目标客户”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