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刷了一下朋友圈,哥哥的一条短信映入眼帘:“这家伙(指他自己)参加工作后,过了28个重阳节,今年是唯一清醒的一次”。还配了个英气逼人的照片。
我心想,他比我强多了一一我是除了在外地求学以外,今年是唯一一次没有参与老家重阳节的。
老家是惯重阳节的。这一天,从早到晚,整个村子都会熙熙攘攘,拎着手信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都喜欢趁着这个日子来家里做客。后来赋予这个节日为“敬老节”后,其意义更深了一层。
我是怕过这个节的。家里上一辈的老人都不在了,情感上感觉空落落的。早些年,两位如弟(继父的儿子)和我们一起操办。于是每年九月初七那天,我们五兄弟就会齐聚老家,坐下来预计得准备多少围台的原材料,商量菜谱,确定采买人员,各领任务。九月初八晚上,整个村头门坪就像个圩日,灯火通明达旦,杀猪的、卖鱼的、各色商贩为村民们提供着便利。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加工菜肴工作已然有序展开。
除了在家务农的大如弟客人少了些,我们在外工作的四个,平时人缘大概不错,除了公共亲戚外,来的大多是朋友和同事。而朋友间吃节,往往会以点带面,一个相识的朋友可能会带来很多陌生的面孔,所以人数很难预测。不是菜备少了,就是预多了,几乎没有哪年的台数能准确预判的,搞得很被动。并且客源逐年成正增长态势,那阵势就像办一场酒席,劳心费力。
于是仅靠自家兄弟进厨房已然忙不过来,还得捎带请些会厨艺的亲戚朋友帮撑场面。自中午流水席一开,一直到晚上,厨房几乎都不停歇。
这还能克服。最尴尬的是,大晚上了,客人还陆续地来,且有的没进入预计范围。厨房的备料已捉襟见肘。主人家只能启用应急方案:要么是看邻居家有无可用之材,要么是赶紧杀鸡,以火锅方式简单解决。
像我们,除了保障厨房出品之外,还得和客人交杯换盏,尽可能不冷落宾朋,这对酒量是个考验。所以几乎每年,我们都被九月九的酒弄得神魂颠倒。文中开头哥哥发的感慨,今年终于不用醉了。
前年,两位如弟起好了房子另过,他们说节日就在他们家办了,让我们做为客人回去吃饭就好。哥哥和弟弟一致同意,趁着这个契机,免去琐碎的惯节虚礼,做为貌似城里人的我们,在那时起,就从九月九的主人变成了客人。
自此,再不用操心惯节的事,像个甩手掌柜似的回去领吃,虽然落得了一身轻松,但我的内心,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落寂,总在心头难以释怀。
昨天是弟弟生日,晚餐和弟弟碰酒时他问:“哥,明天回去吃节不?两个弟都打电话来让我们回去。”
我不置可否,点上一支烟,皱眉吸了一口:“看情况吧。”
“等今冬把老家弄好了,明年我们回去摆几桌,可控的那种。”弟弟似乎洞察我的心思。
我端起酒杯,重重地和寿星碰了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