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条有关传销致死的新闻备受瞩目。23岁的大学生李文星,在天津陷入骗子组织后莫名死亡。经历十多年的寒窗之苦,终于考入985高校,却在找工作时受骗死于非命。这个结局,令无数人唏嘘不已,他的亲属更是悲痛欲绝。
这一事件再次点燃了人们对传销的怒火。为什么传销如此猖獗、屡禁不止?据说很多年轻人深陷其中,不乏大学生。那些欺骗李文星的青年,当初也像他一样,被朋友、同学、亲戚、网友忽悠而来,经过强迫、威胁和洗脑,渐渐接受了骗子的理念。
被传销骗来的人中,有不为所动成功逃离的,也有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施骗者曾是被骗而来的青年,深陷其中后加入骗局。他们既是施骗者又是受骗者,既可悲又可恨。
快速致富:等不及的发财梦
有人认为,李文星受骗上当不幸死亡,主要是骗子公司太可恨!年轻人为了家人过上好日子,渴望获得高薪工作是很正常,甚至是“有担当”的表现。
“很多家境不好的人如果没有工作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父母供读书已经很不容易了,想早点独立减轻他们的负担有错吗?”
不论出于什么动机,渴望找到好工作和赚到钱,都是人之常情。但“快速致富”的想法,跟一般找工作赚钱不同,是一种对金钱的病态渴望。就像在做一场“黄粱美梦”,属于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普通人虽然也很想赚钱,大部分保持了冷静的判断,不会相信违背常识的神话。而那些深陷传销的青年,将美梦做成了现实。
从常识看,“付出劳动”和“花费时间”是赚到钱必不可少的要素。除此之外,拥有市场稀缺的知识技能,会增加你的竞争力。大学生之所以能赚到更多的钱,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稀缺性,不过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花更多时间学习。名牌大学和紧缺专业的学生,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这里有一些赚钱的法则。
1. 付出的劳动越多,花的时间越长,赚到的钱就越多。
2. 特定劳动者的需求少,供给多,工资就低,反之就高。
3. 勤练习、肯钻研的劳动者,能赚到更多的钱。
4. 拥有的技术越稀缺,越容易找到工作,并获得高薪。
这是劳动与赚钱的规则,可惜很多人等不及,迫切地想在短期内赚大钱。一位记者在静海采访当地村民,说起这群面黄肌瘦的传销青年,有村民觉得他们可怜,主动要给他们提供工作,却遭到不屑一顾的回绝:“谁稀罕你那点工资,到年底,我们可是要开宝马奔驰的人。” 普通的工资收入,相对于这些人的渴望,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李文星和张超,这两个因传销致死的,都是刚毕业一年的大学生。他们的专业也有点类似,一个是资源勘查,一个是土木工程。他们都不愿远离父母,到偏远的地区工作。李文星到北京学习Java技术,希望以此找到高薪工作。张超在云南工作一年后,又放弃了收入和前途都不错的工作,回到家乡附近再找工作。
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专业优势,没有工作经验,一下子找到高薪工作很难,理应抱着实习而不是赚钱的心态,可是很多人都太心急了。李文星曾找到一份工作,因为收入与他的理想相差太远而离开。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在高技术行业月收入8000,然后做到年薪30万,但他第一份收入到手只有2000元。
李文星寄希望通过学习java谋得一份好工作,为此花费了17000万。他对父母描述说:“半年或者一两年间达到十几万的薪水,或者更多。我要把花出去的钱都赚回来。”
传销骗局盛行的原因,就是抓住了年轻人急于赚钱的心理,抛出不论专业、无须经验的高薪诱饵。对于专业不对口,又没有工作经验的青年,轻松获得高薪职业,这种好事本身就值得怀疑。很多人也许并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可是内心的渴望太强烈了,忍不住还是想要去赌一把。“万一是真的呢?万一赚钱了呢?”他们问。
金钱焦虑:不止因为贫困
前几天,朋友的姨妈说,她要购买一个理财产品,据说回报率达到24%。我和朋友同时的反应是:“骗子!”朋友姨妈却深信不疑:“这个项目是国家支持的,肯定有保障!”而我听到24%的回报率+“国家支持”时,百分之百就认定是骗局了。投资回报率超过16%,简直是天方夜谭,国家支持更不可能。
传销吹嘘得更离谱,几千元的营养粉,被吹成既能美白,又能包治百病的神药,可能吗?随便虚构一个产品,故作神秘地告诉你,“这是一个受国家支持的秘密项目”,只要按等比数列发展下线,每发展一个下线,你就能赚多少钱,下线越多赚得越多,“发财梦”在计算器和纸上便能轻松实现!
“闭着眼睛也能挣十一万,最低也有五十万!”
“国家有一个秘密工程,扶植一批商人跟国外的经济抗衡,先交3800元,两年后就可获得381万元,而且每年都会一级一级的晋升。如果购买21份,每份3800元,等到第二个月就会回报1040万元。”
“一动不动就能发大财!”
“下线可以传给子女,子孙后代都不用劳动!”
这么夸张又明显的骗局,竟然有那么多青年相信,其中不乏大学生。很多人认为,加入传销主要是因为穷。比如说,来自偏远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因为急于找到工作,急于赚到钱摆脱贫困,所以头脑发昏受到蒙蔽。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却不是主要原因。世界上穷人很多,但不一定都相信发财的神话。
贫困是一种相对的经济地位,采用统一标准才能比较。一般来说,是按照收入情况划出贫困线,人们据此判断自己的位置。贫困者不是必然会焦虑,也可能出现“安贫乐道”的情况。金钱焦虑是一种心理状态,贫困是诱发焦虑的物质,却不一定能扰乱内心。真正的穷人也心态平和者,反之,收入不错的人也可能焦虑。
一位月入过万的青年说,他很穷,急切地想赚钱。他在讲自己很穷的时候,不是在说自己的收入,而是在说想买房买车,过上好日子;他说父母养育几个孩子很辛苦,他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家里的兄弟姐妹生活得都不容易,他想帮帮他们;小时候家里穷,在村里总受欺负,有钱能够扬眉吐气,让亲戚朋友们瞧得起,……如果这样说下去的话,就是月入十万都难说“不穷”啊?!
焦虑来源:生病的土地
金钱焦虑不仅因为贫困,也可能是贫困造成的思维习惯。即使经济状况变好,急于赚钱的心态难以改变。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周围人的心态对你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你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每天谈论着“谁更有钱”,对“有钱人的生活”充满羡慕,一定会使你产生焦虑感,逐渐认同“只要能发财,无论用什么手段!”
根据记者的调查,李文星所在的村庄,谁家出了个大学生,都会觉得脸上有光。他们比拼着谁家孩子出门打工赚了多少钱,谁家又在镇上买了房子。李文星的父母和妹妹对他寄托了很大希望,甚至盘算着日后赚了钱,给妹妹在镇上买房子,以方便照顾父母。
人们攀比谁家赚到大钱,谁家盖了新房,以病态方式刺激着青年,使他们没有耐心等待劳动的长期回报,一心想着快速赚大钱,以报答父母、帮助妹妹,使自己和家人在乡邻面前有面子。李文星怀疑接到的工作是骗局,但在急于赚钱的驱使下,还是忍不住要去试试。很多年轻人对此非常理解,因为他们也有过同样的心态,有的还曾被骗入传销。
他想要“多赚点钱,让爸妈和妹妹过得好些。”
“他并非没有防范意识,只是他太迫切地需要这份工作了。”
“有一位刚毕业还没有马上工作的大学生,说起在家呆着的那段时间,每天都面临着亲戚朋友的问候,问你为什么还不找工作?难道不着急吗?后来实在受不了,只好逃出去。”
“我们就是那批被社会裹挟前进的年轻人,来自普通家庭,恨不得一毕业就有高薪工作报答父母,自己拼了命去生活,就是不敢倒下,因为提前体会到了家庭支柱的那种心酸,真的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也渴望成功,挣很多的钱,而忽略了周围的危险!”
警方在传销窝点搜查时,查获了大量的笔记,上面刺眼地写着“光宗耀祖”几个大字。金钱焦虑不单是为了得到一份工作,获得一份普通的薪水,而是为了实现“快速致富”的梦想,让自己获得群体认同,满足荣耀和自尊,在亲朋好友面前有面子。
撑死胆大的:反常识的可能性
深陷传销迷局中的人,改变他们非常困难。苦口婆心地劝导说,老老实实地做份工作,不要想着“一夜暴富”,类似的话根本听不进,反而认为你太傻。他们坚信发现了赚钱的秘密,只是你不知道:“每个月那一点工资,顶多维持温饱,哪里可能赚大钱!”“世界上哪个赚大钱的人,是靠工资?”“赚钱的秘密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很遗憾,对此我无法反驳,因为他们说出了部分事实。财富的流动有自然法则,可总有不服输的人,抱着“人定胜天”的决心,硬要改变常识。通过暴力、欺骗和限制自由等方式,一些人在小范围和短期内,人为操纵着财富,实现了一夜暴富的神话。现实中真真假假的“财富传奇”,让迫切地想要赚钱的人看到希望。
可我想说的是,在这个社会上,虽然不断上演着“暴富神话”,发生在你身上的概率又有多大呢?违背了财富法则的暴富,注定要经历动荡,承担铤而走险的风险。这些动荡和风险,你真的有能力承担吗?
摆脱金钱焦虑的忠告
金钱焦虑源于迫切赚钱的心态,受到成长环境的深刻影响。与其说是贫困的产物,不如说是群体攀比的结果。“只看结果,无论过程”,催生出渴望“快速赚大钱”的青年。现实中“一夜暴富”的故事,使劳动法则和常识变得可笑。人变得自我膨胀起来,认定“人定胜天”,决定自己操纵财富配置。
每个人都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这也是很多人焦虑的来源。作为个体,我们无力重建或改变已有的环境。我们能做到的,只有重建和改变自己,让内心变得强大而平静,足以抵制各种反常识的诱惑。下面是对焦虑者的建议。
1. 认识到焦虑的来源,不一定能缓解焦虑的心情,却是改善心情的良好开端。快速赚钱的心态,不是“有担当”的表现,而是源于病态环境的非理性情绪。
2. 坚信劳动致富的法则,积累劳动时间,提升技能与知识。抵制各种反常识的赚钱神话,“一夜暴富”即便有可能,其风险也是你所无法承受的。
3. 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无法抵御攀比环境给你带来焦虑,那么尝试一下离开吧,换一个环境,远离给你带来压力的亲友乡邻。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