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用药不遵医嘱
不同种类的药物作用机理不同,适应人群也存在差异。医生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肝肾功能状况等)来开药。在服用时,应严格按照用药的时间、次数和药量进行。
不能太随意,想起来就吃,自己随意加减药量,这样治疗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误区二:只吃药,不复查
检测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
随着病程的延长,有些药物的效果会逐渐降低,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如果不定期复查,身体的一些变化可能不能及时被发现,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具体的检查项目可以在平台的对话框中输入:检查)。
误区三:频繁换药
药效的发挥需要一个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有些药物的药效才会逐渐显现。如胰岛素增敏剂需要服至15-30天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
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应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服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物合用。
误区四:擅自停药
有一部分患者糖友觉得“是药三分毒”,担心西药降糖药的副作用损伤肝肾,所以只要一检测血糖达标了,就立即停药了,这造成了糖友血糖水平的大幅波动,给身体带来不小的危害。
就算血糖达标后也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用药剂量,但是不能停药,而且治疗剂量的西药降糖药副作用轻微,服用是安全的。
如果一达标就停药造成血糖大幅波动,高血糖毒性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是远远高于药物副作用的,因此不能擅自停药。
误区五:轻信广告频繁换药
目前防治糖尿病的药物、保健品种类繁多,各种广告也铺天盖地,家有糖尿病人,尤其是家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人往往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一般这时会治病心切,又对糖尿病治疗缺乏认识,只要看到街头小报或宣传单中介绍的某种“特效”药就想买来一试。轻信广告,频繁换药,结果造成血糖大幅波动,甚至出现并发症。
误区六:发现糖尿病立即用药
一些糖友体检时偶尔发现自己血糖增高或是患有糖尿病就立马开始服药,甚至不再进一步做详细检查。
诊断糖尿病包括确定糖尿病的诊断、确定有无并发症或合并症、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以及评估治疗措施等多个环节。一般情况下,新诊断的2型糖友如果情况许可,可以先进行基础治疗,比如合理控制饮食、适当体育锻炼、规律生活、稳定情绪、肥胖者减肥等,同时结合糖尿病知识教育。
观察一到两个月,如果经过这些基础治疗血糖控制能达到满意效果,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过基础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才加用降糖药物。
误区七:多种降糖药同时服用
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有些糖友将多种药物合用,或同类药物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加重身体损害,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中成药中也含有一定的西药降糖成分,如果不是同一个医生开的药,应咨询医生同时吃的话是否需要减药量。
误区八: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调节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生活调节在整体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糖友能做到控制饮食量、坚持运动、减轻体重,血糖往往有很大下降,从而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驾马车”,缺一不可,只有综合干预,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保证血糖控制的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