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那段时间,我曾经开始系统地学习清代代名医黄元御的名著《四圣心源》,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中断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观照自己身体的过程中,我越发觉得后天之本脾土的重要性,在结合这段时间学习四书五经的体会,更加觉得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相通的。
黄元御《四圣心源》的基本思想是“土输四象,一气周流”。土,即脾土,四象即心火、肝木、肾水和肺金,也就是说脾土是五脏气运的枢纽。黄元御认为,人体的一气源于脾土,左路肝木之气上升,右路肺金之气下降,人体一气升降出入,周流不止,生命才能生生不息。
基于这个基础,黄元御的治疗理论特别强调扶正的重要性,即黄帝内经所谓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扶正就是让脾土的运化功能正常运作,则人体气血充盈,可以抵御外邪入侵,或者将入侵的外邪驱除出去,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大学》所说的“诚意正心”,王阳明所说的“格物致知”、“致良知”都强调回归人的天性,这个致良知与黄元御的扶正,道理是相通的。
中医治病,无非扶正祛邪,因为黄元御认为扶正为本,因此用药多温和,以防伤害正气。有人据此认为黄元御的经方不灵验,那是机械照搬所致,没有理解黄元御医学思想的本质。
黄元御出身贵族书香门第,天资聪慧,才气闻名乡里,但有一年他生病了,遇到了一个庸医,用了太多寒凉药物,把他的左眼给治瞎了,这就彻底断了他的举业前程,于是在三十岁的时候,黄元御开始学医,就是医圣张仲景所说的:“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
黄元御的国学功底非常好,因此他很快就读通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名著,并分别著书讲解,他的名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被乾隆皇帝招为御医,乾隆皇帝数次出行,都把黄元御带在身边,在繁忙的公务之余,黄元御仍然笔耕不辍,写成多种医学著作,而其中的《四圣心源》则是他耗费了一生的精力写成的煌煌巨著。
四圣指黄帝、岐伯、秦越人(扁鹊)和张仲景,黄元御在该书的自序中说,四圣之书,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后世作者不达其意,于是作《四圣心源》,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