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旧相册———普陀山海天佛国 南海圣境

旧相册———普陀山海天佛国 南海圣境

作者: 秃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0-11-15 02:33 被阅读0次

    普济寺,朝拜之旅的开端

    它也是岛上开门到最晚的寺庙,普济禅寺又称前寺,始建于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是普陀山第一大寺,历代全山方丈均住锡于此。寺院规模宏大,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称,全寺殿堂六进,自南向北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

    普济寺

    从民宿步行到普济寺,大概10分钟路程,走到普济寺,首先看到的是寺前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它建于明代。这个时候莲叶茂盛,虽已过荷花花期,但还是能看到几朵荷花仍含苞待放,在阴霾的天气中点亮了一抹亮色。

    池上有三座桥,东面一座为拱桥,称永寿桥,是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所建,至今保存完好仍在使用。桥上石栏柱头,刻有狮子40座,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莲池  永寿桥

    永寿桥通往菩萨墙影壁,上书“观自在菩萨”五个大字,字高五尺,苍劲有力。

    中间一座桥北接着普济寺的正门,南衔御碑亭。桥中有一湖心亭,又称八角亭,正对普济寺山门。御碑亭系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建,中竖雍正所书丈六白玉碑一方,碑文记载普陀山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石刻非常精美,可谓双绝,也可见普陀山历来都受到皇家重视。


    普济寺沿中轴线依次筑有正山门(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藏经楼、方丈殿,主殿两旁有钟楼、鼓楼、配殿、客房等。即使阴雨天气,寺内人气依然很旺。不同于众多寺院采用红砖墙,普陀山的建筑多为明黄色砖墙,这也是皇帝御用的颜色。寺内古树参天,佛音缭绕,禅意悠悠。

    很多人第一次来普济寺会发现普济寺的大门紧闭,只能从侧门进,很是疑惑,一般寺庙都是大门敞开欢迎香客前来。这其中有一个典故:清朝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来游普陀山,到普陀山已是夜深,见山门紧闭,于是让小和尚报告说京城来了个万老爷,要求打开寺门。小和尚报告方丈说有人要入寺,却忘了京城二字。方丈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寺门是不会开的,除非是天王老子来了。这个粗心的小和尚没有听完最后一句就跑了出来,转告说寺门不开,请走侧门。无奈,这个天王老子只好走了侧门。乾隆一气之下,回朝后下旨此门永不能开。普济禅寺主持后来听说果然是皇帝老子来过,便苦苦恳求,乾隆顾及自己的金口玉牙,便取折中之法,封此正山门只有在观音生日那天能开。谁知观音生日每60年一次,这正山门也就只有每60年开一次了。这种惯例延续至今。

    普济寺的莲花池边上可见一宝塔,这就是“多宝塔”,多宝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而定名,是普陀山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筑物,它与法雨寺中明朝南京故宫惟一存世的宫殿建筑九龙殿、杨枝庵中根据初唐著名大画家阎立本绘的观音画像刻成的杨枝观音碑和佛顶山上稀世物种鹅耳枥树,合称为“普陀四宝”。

    多宝塔再往停车场方向走,可以看到一个低调的小院门,这里大概是普陀山最低调的寺院,里面是天华禅院和百子堂。天华禅院原为静室,称青莲台。清咸丰年间僧福珍修建为庵,光绪二十五年(1899)毁于火灾。后徒月德修建,规制胜过旧庵,共有殿宇82间,主殿大雄宝殿供奉释迦如来、文殊、普贤华严三圣和佛的十大弟子圣像。

    百子堂” 禅院是近几年才开放的。走进百子堂,礼拜主殿大悲宝殿,可见所供奉的千手千眼广大灵感观音大士和二十八部众。走到主佛像后壁,便是冥阳救苦两利大愿地藏王菩萨宝像。正殿边上楼梯上去便是送子楼(但一般不开放给游客参观),这里供奉的是普陀山据说最灵验的“送子观音”。………真灵!!!

    百子堂边上百步沙停车场,这里可以坐车直达紫竹林景区,但看到排队的人比较多,指示牌上写步行10分钟可达,便沿海边散步前往紫竹林。厚厚的云层下百步沙有不一样的美景。

    【紫竹林,普陀山供佛发源地】

    紫竹林,主要有“不肯去观音院”、潮音洞、紫竹林、光明池、南海观音像等景点,南有观音眺,对岸可见洛迦山岛。

    这里是普陀山的供佛发源地,据历代山志记载,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奉观音像回国,船经普陀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不肯去观音院是整个普陀山最早的寺庙,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整个景区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游客和香客必打卡之地。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佛堂中终年香烟缭绕,边上就是潮音洞。潮音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故名潮音洞。“潮音洞”三字乃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刻于洞壁之上。

    補怛紫竹林,传说为观音菩萨居住处,门口悬挂的是民国八年康有为题的“補怛紫竹”匾额。紫竹林庵历史上曾重建五次,犹以清朝为主,最后一次是改革开放后妙善大师主持修建。紫竹林现存佛教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其独特文物是紫竹石,石上花纹清晰,若根根紫竹丛生。

    穿过一片紫竹林,便看到高达33米的观音圣像屹立高处,俯瞰众生相。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大佛材料采用仿金铜精密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融入佛面黄金6500克,无论从哪个角度凝视观音像,你都会觉得他在看着你。

    乌云密布的天气之下,观音圣像更添一份威严之感。香客游客众多,还有不少进香团前来朝拜,在这里能感受到信仰之力。

    索道为封闭的箱体,循环运行,非节假日高峰期时很快便能坐上,索道时间大概五六分钟,至于要不要坐就是见仁见智的看法了。坐在索道上可以往下俯瞰山体美景,在云雾雨中倒是别有一番意境,如果晴天应该更美。

    索道上到山顶,沿指示牌可以直达慧济寺。慧济寺,俗称佛顶山寺,为明朝僧人圆慧初创,原有石亭、供石佛,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庵为寺,后不断修葺扩大直到今天的宏大规模,它也是普陀山必打卡的三大寺庙之一,是全岛海拔最高的寺庙。

    慧济寺因山制宜,跟别的寺庙层层递进的格局不同,它的布局包括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颇有浙东园林建筑风格,为其他禅林所少见。

    慧济寺山门简朴,上书“慧济禅寺”。天王殿与普陀山其它寺院不同,系硬山建筑。主殿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边侍立阿难与迦叶。大殿两厢各塑有十尊塑像,是佛教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后两侧供观音及千手观音木雕像。即使下着小雨,但寺内仍然香客众多,佛音缭绕,令人有超凡脱俗之感…

    观音宝殿内精塑2.7米高观音菩萨像,又在四壁嵌雕观音菩萨石刻像123尊,汇集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名画家所绘的观音宝像,“有求必应”,被奉为普陀山“最灵验”的寺庙。

    雨越发紧密,一度纠结是否步行下山,惦记着那块“海天佛国”石,最后还是选择了沿香云路步行。斜风细雨中,在山道上,三步一跪,五步一拜,七步一叩首,这是怎样的毅力呢?但这个场景,在普陀山的香云路上无论刮风下大雨,几乎每次都能见到,这条山路也被称为普陀山的“朝圣之路”,不禁令人感叹信仰之力无穷。

    香云路是从法雨寺到佛顶山的一条石板路,有1088级石阶,全长约1公里。此路原为羊肠小道,道光绪三十年慧济寺主持文正和尚同监院庆祥募化砌石而成。它连接了普陀山的两大寺庙,法雨寺和慧济寺,在索道贯通之前是唯一通道,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朝拜者和游客选择从这里步行上山。这一段路还作为中国普陀山国际马拉松赛道的一部分,被誉为“世上最清净马拉松赛道”。

    香云路上最出名的景观就是“海天佛国”的石刻,它位于香云路中段的拐弯处,有方形巨岩矗立路侧,明代抗倭名将浙江总兵侯继高所题“海天佛国”四个大字,笔力苍劲,用墨饱满,意境深长,这一题词现在也成为普陀山的代称,就犹如泰山顶上“五岳独尊”一样重要。在海天佛国崖上又叠一石,高插云海,险而且玄,石上刻着"云扶石"三字。而右侧的巨石上则刻着“南无观世音菩萨”字样。

    1088级台阶,雨天路滑,走了30多分钟才下到法雨寺,回头望香云路上的大雨中三步一叩拜的朝拜者,除了感动还有佩服。

    普陀山游览的最后一站,法雨寺,也是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寺庙,官方资料是规模仅次于普济寺,但个人感觉它应该是三大寺中香客游客可游览区域最大的一个寺庙。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初名“海潮庵”,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此改名为“法雨寺”。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步入寺内,第一眼便是莲池畔的九龙壁,栩栩如生。

    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

    天王殿后的玉佛殿面阔三间,是一座小巧玲珑的重檐歇山式建筑。玉佛殿原供有清光绪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礼佛,途经缅甸时请得的释迦牟尼玉佛像一尊,后来被毁,现在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

    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故宫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最为珍贵的九龙藻井被安置在九龙殿内顶部中间,藻井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龙砖,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造型优美,刀法粗犷,令人叹为观止。去的时候殿内刚好有法会,只能在殿外抬头一看,真真惊艳,不愧为镇寺之宝。

    整个寺内古香古色,游览秩序井然,密雨中仍可见香火缭绕梵音靡靡。

    法雨寺不远处就是千步沙,本来从法雨寺出来打算去大乘庵,但接驳专线回程的车是没有停靠大乘庵站,再加上雨下得很大,便也就作罢了直接坐车到码头。如果有想去大乘庵的记得在从普济寺到法雨寺的方向先在大乘庵下车礼佛。

    这一小段路上可以看到短姑码头(去珞珈山的话 便是在此坐船),还有一座雄伟的牌坊,一旁有介绍是叫做“海岸牌坊”,这里也是最早的码头所在,现在还有堤岸留存。牌坊始建于清雍正九年,重建于1919年。四柱三门,翠瓦飞檐,上有“南海圣境”、“同登彼岸”、“宝伐迷津”、“金绳觉路”、“回头是岸”匾额五重,为北洋政府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人所题。门柱上刻有楹联;“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圣迹著迦山,万国生灵皆乐育;佛光腾海岛,千年潮汐静波涛”,“一日二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到这山来,未谒普门当先净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

    再往前走便是码头,“普陀圣境”的大山门便是在这里,这也是普陀山的标志性建筑。


    大广场上还有“海天佛国”的题词,雨雨雨的普陀山朝拜之旅结束,虽然没有完全走完,但人到心到,足矣!

    海天佛国南海圣境,更有人间至味素斋,可以清肠养生。来到普陀山不妨放下饕餮之欲,吃一顿素斋,一洗心中尘埃。

    处处皆山海,处处皆净土。普陀山的美好,等待你用脚步去丈量!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旧相册———普陀山海天佛国 南海圣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gg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