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笔记 完结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笔记 完结

作者: Seymoure | 来源:发表于2017-02-13 22:36 被阅读206次

    目录

    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3

    1.1. 打针有些疼 3

    1.1.1. 忍耐力 3

    1.1.2. 克服恐惧 3

    1.1.3. 培养勇气 3

    1.1.4. 原则 3

    1.1.4.1. 平静自若,不要焦虑 3

    1.1.4.2. 解释为什么需要忍耐痛苦 3

    1.1.4.3. 将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 3

    1.1.4.4. 激发勇气 3

    1.1.4.5. 不哄骗不收买 4

    2. 给小板凳揉揉疼 4

    2.1. 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 4

    2.2. 反例:复仇行为 4

    2.3. 万物同物 4

    2.4. 原则 4

    2.4.1. 注意安全 4

    2.4.2. 轻松快乐 4

    2.4.3. 善待对手 4

    2.5. 例子:都想玩同一个玩具 5

    2.5.1. 即不出让,也不抢夺 5

    2.5.2. 用另一个东西吸引注意力,让他知道好玩的不止一个 5

    2.5.3. 或者大家一起玩 5

    2.5.4. 教育孩子面对问题,不能干着急,要想办法解决 5

    2.5.5. 考虑自己和考虑别人一样多,就是好人 5

    3. 像牛顿一样 5

    3.1.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 5

    3.2. 多犯错,才能慢慢学会 5

    3.3. 犯错后,不要再说已经提醒过的话 5

    3.4. 家长“脾气不好” 5

    3.5. 认识到儿童的成长需要“试错” 6

    3.6. 错误的等级 6

    3.7. 孩子的小过失,不是错误,都是小事,成长都需要这些小事 6

    4. 古诗滋养的孩子 6

    4.1. 古诗比儿歌更优美更经典 6

    4.2. 古诗不必翻译 6

    4.3. 熟能生巧,不必背诵 6

    5. 课外阅读 7

    5.1. 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7

    5.2. 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展紧密相关 7

    5.3. 新知识依赖于知识背景 7

    5.4. 成绩与学习能力 7

    5.5. 好阅读与坏阅读 7

    5.5.1. 好阅读尽量多的书面语,坏阅读用口语 7

    5.5.2. 好阅读尽量快的阅读速度 7

    5.5.2.1. 不要读出声 7

    5.5.2.2. 不要遇到生字就查字典 7

    5.5.2.3. 尽量借书或者租书看 8

    5.5.3. 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在乎记住了多少 8

    5.5.4. 好阅读读字,坏阅读看图 8

    6.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8

    6.1. 孩子说话的两大原因 8

    6.1.1. 模仿大人 8

    6.1.2. 迫于压力 8

    7. 不陪才能养出好习惯 8

    7.1. 监工是在消磨自制力 8

    7.2. 一个自由的人,才能是自觉的人 9

    7.3. 人的天性是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他人的命令 9

    7.4. 培养好习惯的原则 9

    7.4.1. 多制造主动性和成就感 9

    7.4.2. 少制造不自由感和内疚感 9

    7.5. 陪写作业的目的 9

    7.5.1. 高效率 9

    7.5.2. 高质量 9

    7.6. 真正的好习惯 9

    7.6.1. 按时按点的坐在桌前,并不是好习惯 9

    7.6.2. 理智的,情感不排斥的,轻松的,自发的,有效率的,才是好习惯 9

    7.7. 解决陪的习惯 9

    7.7.1. 原则一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9

    7.7.2. 原则二在过程中尽量制造孩子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10

    7.7.3. 原则三即使孩子做的不好,也不要造成孩子内疚感,失败感 10

    7.8. 如果孩子在童年体会过战胜弱点的快感,他会更加辩证的认识自己 10

    8.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10

    8.1. 不合适的教育使孩子逆反,有两个原因 10

    8.1.1. 一是不相信孩子 10

    8.1.2. 二是不相信自己 10

    8.2. 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 10

    8.3. 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 10

    9. 不写暴力作业 11

    9.1. 死记硬背的坏处 12

    9.1.1. 造成思维惰性 12

    9.1.2. 无法理解 12

    9.2. 暴力作业损坏学习的乐趣 12

    9.3. 自己不要制造暴力作业 12

    9.4. 跟孩子解释暴力作业,并支持孩子对任何暴力作业说不 12

    9.5. 作业就像饼干 12

    10. 不考100分 12

    10.1. 庸俗的目标换来庸俗的刺激 12

    10.2. 分数不能攀比 12

    10.2.1. 攀比产生嫉妒 13

    10.2.2. 攀比产生不自信 13

    10.2.3. 攀比产生沮丧 13

    10.3. 分数不是学习的目的 13

    10.3.1. 学习能力 13

    10.3.2. 态度 13

    10.3.3. 方法 13

    10.3.4. 兴趣 13

    10.4. 目的与手段 13

    11. 考好了不奖励 13

    11.1. 学习最需要的是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13

    11.2. 学习的诱饵 13

    11.3. 考坏了也不批评 13

    11.4. 物质奖励 13

    11.4.1. 物质奖励是物质匮乏时代家长的观念。 14

    11.4.2. 无法真正刺激热情 14

    11.4.3. 持续时间不长 14

    11.5. 表扬也应该合适,不宜过度 14

    11.6. 不打击孩子和不过度表扬孩子 14

    12. 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14

    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1.打针有些疼

    1.1.1.忍耐力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很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适当的预期,他们多半都能接受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1.1.2.克服恐惧

    孩子还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情,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1.1.3.培养勇气

    大人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把孩子摁住了,哄骗过去了,就过关了。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的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1.1.4.原则

    1.1.4.1.平静自若,不要焦虑

    1.1.4.2.解释为什么需要忍耐痛苦

    1.1.4.3.将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

    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痛,孩子上当一次之后,就绝不会上当第二次了,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了一次萌芽的机会,而且以后不会再信任大人。

    1.1.4.4.激发勇气

    在鼓励孩子的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勇敢感到羞愧。

    1.1.4.5.不哄骗不收买

    通过哄骗和收买一般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紧张,而且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展

    2.给小板凳揉揉疼

    2.1.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

    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善良的孩子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不会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2.2.反例:复仇行为

    孩子走路时,不小心碰到小板凳,哇哇地哭。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一边故意举手打小板凳,一边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

    孩子可能当时觉得一些安慰。但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这是一种“复仇行为”。他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孩子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2.3.万物同物

    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一棵草说话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小板凳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

    2.4.原则

    2.4.1.注意安全

    一方面家长要非常注意小孩的安全。

    2.4.2.轻松快乐

    当小事故发生时,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让孩子觉得这是很平常,甚至有趣的事情。

    2.4.3.善待对手

    孩子安慰好之后,带他一起给小板凳揉揉疼,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让孩子理解碰撞是双方的事情,并学会相互体谅。

    2.5.例子:都想玩同一个玩具

    2.5.1.即不出让,也不抢夺

    2.5.2.用另一个东西吸引注意力,让他知道好玩的不止一个

    2.5.3.或者大家一起玩

    2.5.4.教育孩子面对问题,不能干着急,要想办法解决

    2.5.5.考虑自己和考虑别人一样多,就是好人

    3.像牛顿一样

    3.1.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

    3.2.多犯错,才能慢慢学会

    人的不足各种各样,一方面跟家长的教育有关,应该尽量让孩子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一方面是尽量接受,每个人的天性都有一些不擅长的事情,另一方面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克服弱点。

    总之对待孩子最重要的是“有耐心”,不要责备,不要过度包办。多犯错,才能慢慢学会。

    3.3.犯错后,不要再说已经提醒过的话

    如果犯错后,还说一些已经提醒过的话,只会让孩子觉得丢面子,觉得烦,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为了表达对你的不满,可能会故意顶嘴或作出不满的样子。

    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经常出现这样教训与反抗的情况,孩子就会渐渐真的对自己的错误不在乎,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

    3.4.家长“脾气不好”

    很多家长平时知道要好好跟孩子沟通他的错误,但是事情突入其来时,条件反射地对孩子发火,而且时候只好用我脾气不好来为自己开脱。脾气不好只是家长的小毛病,可是带给孩子的却是大恶果。

    3.5.认识到儿童的成长需要“试错”

    孩子在生活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比你口头说一百遍都有用。

    今天拆坏一个汽车,明天可能就制造了一架飞机,今天炒糊了一盘菜,明天可能就是一个烹饪高手。

    用期许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闯祸”行为,这些祸也许就是一个良机。

    3.6.错误的等级

    只要是出于经验或心不在焉的过错,不涉及道德,都不必指责或发火,孩子自己会在过程中感受到不便和损失。

    我们当然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但同时一定要有耐心等待他经历。

    3.7.孩子的小过失,不是错误,都是小事,成长都需要这些小事

    对于成长中的小事,家长只要鼓励改正,并且引导孩子思考就行了了。

    当孩子下次不再犯同样的过失时,就尽情的表扬他。

    4.古诗滋养的孩子

    4.1.古诗比儿歌更优美更经典

    不必追求孩子理解。可以一起朗诵,也没有必要做计划,只是持续的一起朗诵就够了。艺术主要是培养感知,即使不会背诵也不要紧。

    儿歌更多是近代编出来的,不乏优秀的作品,但论总体质量,还是不如唐诗宋词,不要把孩子的时间浪费在平庸的作品上。

    4.2.古诗不必翻译

    第一要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

    第二诗文中的用词意境,如果翻译为白话文,就完全失去了美感。古诗重在体会与想象。孩子两三岁时,只要把读诗当作唱歌,感受下韵律就好了。等到四五岁时,再加入一些讲解就行。至于讲解,也就讲讲这首诗的意思,不用逐句解释。

    4.3.熟能生巧,不必背诵

    古诗是一块精美的蛋糕,吃蛋糕是为了品尝他的味道,不是为了炫耀。不要让孩子在别人面前表演背诵古诗。

    5.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给予孩子一种能力,学习能力。

    5.1.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5.2.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展紧密相关

    丰富的阅读经验对语言系统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5.3.新知识依赖于知识背景

    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助于知识背景的丰富。

    5.4.成绩与学习能力

    孩子在低年级,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是学习能力才是真正陪伴孩子一生的东西。

    5.5.好阅读与坏阅读

    跟古诗相同,应该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不是任何其他的事情。

    5.5.1.好阅读尽量多的书面语,坏阅读用口语

    这是针对孩子不认字,父母在跟孩子讲故事的阶段。

    好阅读:应该用尽量多的书面语。不要因为孩子无法充分理解,就用大量通俗的口语。

    5.5.2.好阅读尽量快的阅读速度

    好阅读:要求快读。坏阅读要求慢读。衡量一个人阅读能力高低时,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

    5.5.2.1.不要读出声

    5.5.2.2.不要遇到生字就查字典

    有些家长认为查字典能让孩子对字的印象更深刻,这是没有意义的。阅读不应该被打断。

    应该鼓励孩子,只要能看懂就行。如果是核心相关的文字,直接问家长就可以了。

    5.5.2.3.尽量借书或者租书看

    5.5.3.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在乎记住了多少

    读一本书就像一个旅行,关键是你跟主人公经历了一些故事,这些故事组成了你的人生。

    5.5.4.好阅读读字,坏阅读看图

    文字是一种抽象符号,更有利于孩子语言中枢的发展。孩子边看需要边理解和思考。

    图片是一种刺激,孩子只需要被动接受就可以了。

    6.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6.1.孩子说话的两大原因

    6.1.1.模仿大人

    6.1.2.迫于压力

    孩子如果出了问题,应该用“办法”帮助她,不要批评

    如果用理解和办法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一般批评也解决不了。

    7.不陪才能养出好习惯

    7.1.监工是在消磨自制力

    陪孩子写作业,其实就是扮演监工的角色。而孩子骨子里是不喜欢监工的,最多表面屈服。所以陪孩子写作业是在消磨孩子的自制力。

    7.2.一个自由的人,才能是自觉的人

    7.3.人的天性是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他人的命令

    7.4.培养好习惯的原则

    孩子毕竟还小,事情没做好,他会因此感到不便或者损失,才会产生相应调整的需求,就像口渴想要喝水一样。只有家长不过分主导,不压迫,孩子才有主动调整的机会。有时家长会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这样也使孩子失去了主动的机会,这种调节能力慢慢的就消失了。

    7.4.1.多制造主动性和成就感

    7.4.2.少制造不自由感和内疚感

    7.5.陪写作业的目的

    一看到孩子不认真或者磨蹭,就要催促或者告诉他应该专心,抓紧时间。这些话差不多天天说,时间长了孩子就不在乎家长说的话了。

    7.5.1.高效率

    7.5.2.高质量

    7.6.真正的好习惯

    7.6.1.按时按点的坐在桌前,并不是好习惯

    7.6.2.理智的,情感不排斥的,轻松的,自发的,有效率的,才是好习惯

    7.7.解决陪的习惯

    7.7.1.原则一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7.7.2.原则二在过程中尽量制造孩子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7.7.3.原则三即使孩子做的不好,也不要造成孩子内疚感,失败感

    7.8.如果孩子在童年体会过战胜弱点的快感,他会更加辩证的认识自己

    8.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8.1.不合适的教育使孩子逆反,有两个原因

    8.1.1.一是不相信孩子

    8.1.2.二是不相信自己

    8.2.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

    当事情里包含有交换、被监督、责任等这些因素时,它的有趣性就会大打折扣。

    最愚蠢的方式就是把写作业作为惩罚手段,“再不听话你就去写作业”。

    一方面家长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另一方面,家长又希望孩子热爱学习。

    惩罚性质的作业,都觉得是为孩子好,其实第一动因是成人在出恶气,与教育无关。它对儿童的学习只有破坏。

    8.3.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

    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潜能的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人去指导孩子做事,孩子才能得到正确的发展。然后操纵是错误的。

    9. 不写暴力作业

    9.1. 死记硬背的坏处

    9.1.1. 造成思维惰性

    9.1.2. 无法理解

    9.2. 暴力作业损坏学习的乐趣

    9.3. 自己不要制造暴力作业

    9.4. 跟孩子解释暴力作业,并支持孩子对任何暴力作业说不

    9.5. 作业就像饼干

    我想到圆圆平时最爱吃饼干,就用这个她最喜欢的东西来问她:你喜

    欢吃饼干是吧,你觉得每天吃几块好?圆圆觉得我突然说饼干很诧异,但还是回答了:五块。我说:“每天至少吃十块好不好?”我平时是限制她吃过量的饼干的,她一般每天吃两三块。我这样说让她更感到奇怪,有些兴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太多了,吃七块吧——她折中了一下,肯定是想多吃几块的。我认真地说,不,要是你吃不够十块,我就罚你吃二十块,再不够就罚吃五十块,要是五十块吃不进去,就罚你吃一百块。这样行吗?她一定是觉得我既残忍又不可理喻,吃惊地看着我,不知该说什么,可爱的饼干一瞬间变得恐怖了。

    我亲亲她的小脸蛋说,其实呀,写数学作业和吃饼干一样,要是老师的作业留得适量,它就是件好事,要是留得太多,就不好了,是不是既然妈妈让你一下吃一百块饼干你不愿意接受,那么老师留这么不合理的作业,我们也不用按她的要求去做。不做是对的,做了才是不对的。作业和饼干一样,本身都是好东西,我们不要把一个好东西变成一个坏东西,好不好?

    10. 不考100分

    10.1. 庸俗的目标换来庸俗的刺激

    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只是为了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的本质,不是为了迎合成绩。

    就像一个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他关注的不是如果助跑,起跳,过杆,而是取得怎样的成绩之后观众将如何看待他,如何评价他,他跳过去了会得到怎样的奖赏,没跳过去将得到怎样的惩罚。

    10.2. 分数不能攀比

    10.2.1. 攀比产生嫉妒

    10.2.2. 攀比产生不自信

    10.2.3. 攀比产生沮丧

    10.3. 分数不是学习的目的

    10.3.1. 学习能力

    10.3.2. 态度

    10.3.3. 方法

    10.3.4. 兴趣

    10.4. 目的与手段

    许多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和活动,已经越来越篡夺了目的的地位,而目的本身却变得模糊与不真实。

    11. 考好了不奖励

    11.1. 学习最需要的是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11.2. 学习的诱饵

    把奖励当作学习的诱饵提出来,是成人要求孩子以成绩回报自己的行贿。

    奖励使孩子将心思从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中抽走,关注在奖品以及如何换取奖品上。

    11.3. 考坏了也不批评

    考试好坏都是正常现象。长远来看,孩子不会因为没有家长的提醒或刺激,就不好好学习。

    11.4. 物质奖励

    11.4.1. 物质奖励是物质匮乏时代家长的观念。

    11.4.2. 无法真正刺激热情

    11.4.3. 持续时间不长

    11.5. 表扬也应该合适,不宜过度

    儿童只有在对自己的能力不确信的情况下,才需要有外在的赞美和肯

    定来稳固他的自信。无论在什么事情上,只要孩子已形成较为确定的能力,就不需要经常去夸他,否则他会感到做作和廉价,反而让他对自己产生怀疑。

    比如圆圆第一次缝了件布娃娃的衣服,我真诚地表扬她,当她已经缝到第四件时,我就不再需用“你缝得真好”这样的话夸奖她。我说“你的针脚缝得更均匀了,边线缝得比上一件还直”。这样的表扬话她听起来就比较真实,能带来成就感。

    11.6. 不打击孩子和不过度表扬孩子

    两者同样重要,都是家长不去扰乱孩子的自我认知。

    12.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父母都在努力为孩子创造美好的生活,但是很多人却把方法用错了。他们使劲往家里搬东西,却不注重家庭气氛,认为环境就是物质环境。

    12.1.家庭不可能没有冲突

    父母的行为,要让孩子看到,人与人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以何种态度解决。

    父母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启蒙教材。

    12.2.冲突应该避开小孩

    12.3.克制自己,不要吓到小孩

    12.4.可以请小孩出来主持公道

    孩子不可避免的偏向父母一方,但是父母也能在孩子的判断中,意识到孩子的愿望。

    12.5.抛开原则和理由,速战速决

    有时,父母需要抛开原则和理由,主动认错。

    12.6.哪怕离婚,只要理性和体面

    哪怕离婚,只要理性和体面,也好过没完没了地让孩子备受折磨。父母之间一种陈腐的观点,认为他们不能分开,以免剥夺一个完整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幸福。然而很多情况都表明,家庭中紧张和不愉快的气氛,比公开决裂更有害。至少决裂能教育孩子,人可以依靠勇敢的决断,结束一种不可容忍的生活。

    12.7.上帝的馈赠,奶和蜜

    奶是关心和肯定,蜜是幸福与热爱。

    大部分父母都能给予奶,只有少数能给予蜜。

    13.记功本

    记功本有几个好处:一是孩子受到表扬,有荣耀感。二是对孩子有提醒作用。三是本子上的事情,孩子一般都能记住。

    13.1.孩子喜欢收到肯定

    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孩子更容易自信和进步。

    13.2.记功本不关注成绩

    13.3.不记录缺点

    缺点和优点一样,如果总是强调,也将会固定这种行为。

    13.4.怎么处理缺点和错误

    从缺点,或错误,或消极的行为中,找到积极的地方,给予真诚的表扬

    13.5.作为家长的素养和理性

    作为家长的素养和理性就表现在:每当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时,都要思考一下,你想强化的是什么,你采取的方式是孩子喜欢还是讨厌的,它对儿童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是激励还是抵消的,是眼前还是长远的,是高尚还是庸俗的。

    如果不做这些思考,仅凭情绪和习惯做事,不但达不到目的,更可能从根本上破坏目的。

    14.不管是最好的管

    14.1.孩子不是石头

    教育是交互的,家长有进退,孩子也有进退。如果家长全靠管教,孩子并不会像石头一样被家长雕刻成想要的样子。

    15.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15.1.暴力教育的效果是表面的

    15.2.大声斥责是修养很差的表现

    16.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

    16.1.无菌舱无法培养健壮的人

    同样消灭周围的噪音,也无法培养出学习好的孩子。在正常环境中容易被打扰的孩子,在安静环境中一样容易被打扰,打扰他的不是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

    17.河流可以是粉色的

    画画课上,老师给高分的标准非常死板,就是孩子画的东西跟现实像不像。而这种教育方式,只会一点点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画画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一个没有标准,也没有好坏的东西,只是为了单纯的表达他的情绪,他的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笔记 完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gt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