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钱伤感情”,很多情侣之间最不愿谈到的就是钱。你看频频上热搜的薛之谦和前女友李雨桐、WePhone的创始人苏享茂和前妻翟欣欣,哪一对不是跟钱有关?尤其是那些经历了热恋高峰期,走进婚姻殿堂的年轻人,
很快就会发现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生活的主题,而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不论是买房买车,还是生儿育女,夫妻生活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钱。我看过很多夫妻之间因为买件衣服大吵大闹,或者在请客应酬问题上有分歧,甚至因为投资失败而分道扬镳。
我和我老公的做法是把公司经营理念引入婚姻。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你想一想,夫妻的结合是不是跟公司合并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强调平等沟通,强调通过合作达成目标。一旦你接受了这种理念,夫妻间谈钱就容易多了,因为你们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对家庭资产进行配置实现家庭收益最大化。这两年流行的家庭CFO(首席家庭财务官)概念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之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对家庭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又规避了感情用事造成的风险。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谈一谈,如何像经营一家公司那样经营家庭理财。
一、了解家庭财务状况,合理分工
在家庭理财中,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夫妻之间到底谁理财?
在古代,由于男女地位的悬殊差异,财政大权毫无疑问掌握在男性手中。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经济能力也得到重视,大致有几种观点:
1、交给老婆管。有个关于家庭分工的经典段子:在我们家,大事由我说了算,小事由老婆说了算,还好结婚以来,家里没发生过什么大事。玩笑归玩笑,但透露出目前国人的心态,男人有钱就变坏,上交财政大权是”爱老婆“的方式。何况,已经有科学研究表明,女性投资理财更有优势。美国加州大学的两位金融教授Brad Barber和Terrence Odean的一项研究表明,男性虽然在股市的交易频率高出女性,但业绩表现受损更大。在书籍《Warren Buffett Invests Like a Girl》(巴菲特像女孩那样投资)中,作者把这种优势归结为女性不会过度自信、避开风险、倾向长期投资等思维。
2、交给老公管。这种观点是建立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之上,认为男方挣钱养家是理所当然,自然对家庭资产有更大的发言权。不瞒大家,我的父母就是这种传统的管钱模式。在我妈看来,我爸挣得多,自然能力强,能者多劳是理所应当。而且,有了我爸在背后打理资产,她只要负责消费和寻找合适投资项目就可以了,落得一身轻松。
这两种模式都各有利弊,却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心态:婚姻保障与财政控制权息息相关,谁控制了财政就从根本上控制了婚姻。但一个健康的夫妻关系难道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吗?我相信每一对夫妻都对此持否定态度,所以与其探讨“夫妻间谁管钱”这个问题,不如探讨“夫妻间该如何高效进行家庭理财”。
想要像一个企业那样管理家庭财产,需要两个前提:
1、合理分工,相互协作。既然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那理财消费也是两个人的事情,任何一方当甩手掌柜都是不负责任的。秉持着“人尽其能”的原则,我们家采用的是一种互相制衡又互有空间的模式。我管钱,类似公司中的出纳岗,负责日常开销;老公管账,类似公司中的会计岗,负责账务信息监测。如果碰到重大消费支出,夫妻双方共同决策。
2、相互包容,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由于双方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不同,夫妻间的消费观不同也很正常。出现了分歧怎么办?请一定要记得沟通。如果对对方有所隐瞒或者任凭矛盾发展,长此以往,夫妻间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就经常跟我抱怨自己的丈夫给婆婆公公买东西偷偷瞒着她,让她产生了危机和不信任感。要知道,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信任,一旦丧失,婚姻也就名存实亡。
下面是实操阶段:
1、建立一个家庭账户,并细化成日常开销账户、杠杆账户、投资收益账户、长期收益账户(后文会详细介绍)。双方发工资后,按照需求打入这四个账户,具体比例由夫妻双方协商确定。
2、明确个人开支和共同开支。日常开销账户可分为个人开支和共同开支。个人零花钱支付个人开支,包括买衣物、化妆品、聚会请客、意外支出等;共同开支从日常开支账户里支出,包括房租、水汽煤电费、一日三餐、旅游、家电等。因为我们都有各自独立的财务部分,所以我老公从来不会干涉我买衣服啥的,我也不会抱怨他买游戏装备,因为我们都知道对方对自己的消费是心中有数的,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口舌。
3、养成良好的记账习惯,定期进行财务分析。感谢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抛弃了手动记账,走上了智能记账的时代。我和老公都用网易有钱App,消费支出一目了然。我们是半年做一次账目分析,查看收支状况,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4、重大支出由双方共同决定。有时候小两口各自想买的东西金额很大,比如我偶尔会想买个包包,老公看到最近的电子设备也会手痒。这个时候我们会综合考虑这笔钱是不是必须支出,是不是会对接下来的生活质量有影响。有一次老公想换个电脑玩游戏,我在他软磨硬泡之下终于同意了,前提是他刷了一个月的碗(笑)。这里还是要重申一点,账目一定要透明,不要瞒着对方借钱或偷拿钱,一旦被发现,夫妻间的诚信很容易崩塌。
二、设定理财目标
以上说的只是家庭消费的部分,对很多家庭来说,因为高昂的生活成本,还需要利用家庭资产进行投资收益。大家经常看到网上发布的一些家庭理财文章,其中会介绍很多理财定律,比如72定律、80定律、30定律等,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为什么可行性较差?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投资理财是需要“私人订制”的,要根据具体的家庭情况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在确定投资之前,我们先要明确几个问题:你现在是奋斗期、积累期还是保持期?你有多大的风险承受能力?你的家庭资产是否安全?你是否存在债务问题?换句话说,你目前的家庭目标是什么?
简单说来,人生阶段可大致划分为五个:
1、奋斗阶段:25~34岁
这一阶段的家庭形态大多表现为择偶、结婚或有学前子女,夫妻经济收入较少,有较大的买房压力。我属于晚婚晚育的,30岁才结的婚,婚后两年生的孩子。这一阶段的家庭目标是提高收入和积累初级财富,我们家的投资方式主要是以基金定投、银行保本理财为主,中间有炒过一段时间的股票,幸运的是正好赶上红利期,赚了不小一笔。
2、积累阶段:35~44岁
35岁以后,我明显感觉压力大了很多。首先是事业虽处于上升期,但公司内部竞争也比较激烈,被年轻一代赶超得很快,我不得不花很多精力在工作上。当然,金钱上的回报也比较大,我也有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上加大了投资,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其次,孩子开始上学,所需花费也越来越大,我开始购买一些教育基金,同时有针对性地买一些保险产品。
3、保持阶段:45~54岁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收入与支出应该都趋于稳定了,但保险的需求也增大了。我和丈夫对这一阶段的计划是养老防老及给孩子准备出国留学及结婚费用。
4、退休阶段:55~60岁
这个阶段虽然子女已经独立,但自己也丧失了经济来源,所以投资要谨慎,最好选择风险低的产品,如医疗保险、固定退休年金等为佳。
5、退休阶段:60岁以后
如果在年轻时期有良好的财务规划,就可以在家安心养老了。
三、 评估家庭风险承受能力
如果没有风险,赚钱当然是多多益善,可是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一不留神,就可能一夜暴“负”。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每种投资品的风险等级也不一样,因此设定一个合理的风险预期非常必要。
一般来说,在评估风险承受能力时,需要考虑以下3个因素:
1、个人的风险容忍度
搞明白自己的风险容忍度,是设定风险预期的第一步,它决定了你的大类配置。
风险容忍度,直白地讲,就是在投资不幸发生亏损时,最多能容忍多大程度的损失。
我在投资上相对保守,希望本金的亏损能在10%以内,老公则比较有冒险精神,亏损30%也能乐呵呵地接受。所以我们俩在选择投资渠道时,就更关注那些风险适中或者中等偏上的产品。
如果你完全不能接受本金的亏损,哈哈,那就不要跟风去炒股啦。
2、市场环境与趋势
投资市场瞬息万变,但倒也不是无规律可循。确定了个人风险容忍度后,还要依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你的风险预期。
这里还是拿股票举个例子。2008年下半年,我们夫妻俩第一次开始认真规划家庭理财,意气风发地想要赚一笔钱。刚好那时国家在金融海啸背景下出台了四万亿计划,大家都说牛市要来了。
于是,我们当机立断,大大上调了在股票方面的收益目标,并把用于投资的资产的60%都放进了股市。果然,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股价暴涨了109%,我们因此赚得了满盆彩,至今想起来还很自豪。
当然,也不是每次都这么幸运。一旦对国家经济政策缺少了关注,或者对市场的震荡不够敏感,就很容易误判风险预期,导致收益缩水,甚至“亏大了”。
3、投资品的风险等级
评估完成风险后,就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投资品了。有专家按照风险等级,将投资品分为了如下7大类:
艺术品:风险高、对投资者能力要求高,适合专家和职业收藏者。
外汇、期货、期权:风险较高、对投资者能力要求较高,适合以盈利或对冲为目的的投资者。
股票基金、指数基金、股票:风险偏高,需要一定专业知识,适合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者。
混合型基金、贵金属、信托:风险中等偏上,适合对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不高、希望盈利的投资者。
债券基金、P2P:风险中等,适合平衡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的投资者。
货币基金、固收产品:风险偏低,适合希望流动性好、安全性高、收益尚可的投资者。
银行存款、保险、国债:风险较低,适合安全性要求高、流动性和收益性要求不高的投资者。
一般来说,大部分家庭会选择中低风险的投资品,并倾向于中短期投资,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我也确实认可这样的投资倾向,毕竟,专业投资人都时有差错,更别说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家庭理财人了,求稳,还是绝大多数家庭理财的重中之重。
而对于家庭资产丰富、专业能力较强的家庭,我认为可以尝试风险较高的投资品。例如上世纪末闻名一时的日本“渡边太太”,就是一群具有专业理财能力的全职太太,她们凭借在外汇投资方面的敏锐嗅觉,拆入低息日元投资境外高收益债券和存款,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益。
四、合理配置家庭资产
确定好了阶段性理财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就要对资产进行具体的配置了。
俗话说,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在家庭理财时,尤其忌讳将所有资产集中到一个渠道的“赌徒心态”。将资产分散到不同领域,才能稳中求利,未雨绸缪,为舒适的家庭生活做好准备。
那么家庭资产有没有比较科学的配置方法呢?有。
标准普尔象限图,可谓是家庭资产配置参考利器了,相信听说过的朋友也不少。我家也参考这个标准快8年了,别说,真的很有效。
第一个账户:日常开销账户。
这个部分的账户基本占家庭资产的10%,需要包含未来3-6个月的每月固定支出和事件支出,比如家庭旅行、家电购置等等。这部分的资金可以做一个不超过三个月的短期理财,如银行活期存款、货币基金等,以确保高度的流动性,以备随时取用。
第二个账户:杠杆账户。
这个账户主要用于意外伤害和重疾保险,平时很少显现出作用,但一旦发生意外,它可以避免你到处借钱、卖房卖车,可谓是保命钱了。
杠杆账户一定要专款专用,至少需要包含每个家庭成员最底层的保障险种,也就是重大疾病险、寿险、一般意外险和交通意外险,共四种,保费配置由高到低。具体来讲,个人最低保额=当年年收入*剩余工作年限+当前负债资产总额,所有险种的保额相加应不低于这个数字。
两年前我妈病重入院,手术费加上住院费,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好,爸妈原先就购买了重疾险,再加上婚后不久,我们夫妻二人就为双方父母调整了投保额度。如果没有杠杆账户的救命钱,真的无法想象我们家该怎样度过那次难关。
第三个账户:投资收益账户。
用于生钱的钱,一般可占家庭总资产的30%。上面我也介绍过,这部分账户关键在于了解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投资渠道,既要赚得起,也要能亏得起。当然,如果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没有信心,也可以请专业人员帮忙打理资产,比如母基金等投资形式。
第四个账户:长期收益账户。
长期收益账户,约占家庭资产的40%,用来给家庭升值保本,是家庭在未来一定会用到、必须提前准备的一部分资产。比如给孩子买的教育金、给我们夫妻俩买的养老金等。
这个账户不可随意取用,必须保证本金无损失,并能跑赢通货膨胀,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收益一般、安全性高的投资方式,如银行存款、国债、分红险等等。
当然,如果每年或每月有固定的资金进入这个账户,就更能做到万无一失了。
根据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你需要对标准普尔图中的配置比例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过千万记住,万变不离其宗,四个象限的账户,缺一不可。
以上就是我在家庭理财方面的一些经验了,总结一下,就是明确家庭财务状况,夫妻二人合理分工,制定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财目标,选择契合自身风险容忍度的投资品,并做出科学的家庭资产配置。家庭理财是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个给家庭增加可见幸福感的过程。每一步都要精打细算,在保证家庭安稳生活的基础上,适当追求较好的收益。
愿每个人都能能摸索到适合自身状况的家庭理财模式,成为一个优秀的家庭CFO。
原创声明:本文由网易有钱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多谢合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