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明之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三倍。
—— 杨德昌 《一一》
2020 年对很多人而言是生活的拐点,就像一列急速行驶在无人公路上的汽车,被前方突然降落的陨石挡住了去路。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这也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思考。
年轻时我喜欢剧情烧脑、情节紧张的欧美大片,电影于我是单纯的娱乐,过瘾是电影给我的价值。现在能用来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却偏爱起缓慢悠长的电影,在慢节奏中理解亲情、爱情、时代、生活、人性。这样的电影,像湖面般平静,却又激起内心的波澜,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电影,每次看都会生出不一样的思考,常看常新。
如果你最近心绪焦躁,那我推荐你静下心看看下面这8 部电影,或许你会对未来的选择又不一样的思考,也对身边的人多一份理解。
《东京物语》(1953)
一个人生活,觉得日子都变长了。
导演:小津安二郎
推荐理由:
放在三年前,我是没耐心看这类型电影的,节奏缓慢,没有惊涛骇浪般反转的剧情,尽是家长里短。后来一个人在外生活久了,会开始想家,开始想家里人,当内心成长过一番,再看小津安二郞的电影,还是一样的家长里短,却总是在波澜不惊中让我泪流满面。
这是讲述亲情的电影,正如其中所说:优厚的薪水可以放弃,称心的工作可以再找,亲情却不可以搁置,因为那是永远的避风港,是黑夜中的明灯,无私地指引我们的生命之舟顺利绕过暗礁险滩。
此外这也是讨论人在俗世生活中应该顺势变化还是坚守初心的电影,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对生活不同的态度和选择。在历经生活的不如意后,对于电影中我们不喜欢的角色,似乎也会多一分理解。想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很难,但其实即使只是不想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也并不容易呢~
《恋恋风尘》(1986)
干伊三妹,照顾这些番薯,比照顾巴参还辛苦。
导演:侯孝贤
推荐理由:
和《东京物语》一样,《恋恋风尘》也是一部节奏缓慢的电影,好在画面已经是彩色的,悠长的远山、宁静的村庄、质朴的生活,单是电影中穿过山间隧道的长镜头就已经是爱上台湾最好的理由,那个可能从未去过的地方,仿似变成了记忆中故乡的原风景。
电影中讲述了一对曾经相爱但最终敌不过时间和距离没能在一起的年轻恋人的故事,讲了主人公爸爸因为时局和改革没能读书的过往,还有阿公的淳朴与可爱。这是一部讲述青春的电影,但不只是年轻恋人们的爱情故事,而是几代人在大时代下的青春和际遇,虽然爱情、工作、生活一切都平平淡淡,但看过之后内心会有很强烈的代入感。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总有些即使自己很努力也无法维持或无法改变的结局,既然这样,也只能在并不如意的生活中,常想一二。
《人生果实》(2017)
人生何其短,何必不找一种自己最舒服的状态活下去。
导演:伏原健之
推荐理由:
前两年看《小森林》的时候,觉得那样的生活很唯美,很想去日本或者台湾找个僻静的小地方,悠闲地住上一段时间,当是给自己放个大假,那时从未想过自己以后会想那样生活。
李子柒走红的时候,我并未关注,前段时间看了她的视频,完美的像童话中的生活,但我从中想到更多的却是视频的剪辑、与 MCN 的合作,营销推广这些商业行为,同时也想到了早前看过的这部纪录片。
日式生活美学是许多年轻人向往的。断舍离的生活方式、原木色的极简家居,这些我们都可以即刻复制,但那种为了「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每天写十封明信片,和朋友互补来往,只通过信件交流」的生活态度和社交方式,却需要内心真的慢下来、静下来。也只有内心足够丰足的人,才能在别人看似平淡的日常中,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一生两人三餐四季,最平凡的幸福,让人向往起退休后的日子。
《喜福会》(1993)
我知道生活像一场梦的滋味。倾听、观望,梦醒之后,想要去理解曾经发生过的事。
导演:王颖
推荐理由:
这部电影讲述了4 对母女的故事(算上再上一辈是 11 个女人),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关于亲情、家庭教育、移民、文化差异、性别歧视、时代变迁、女性的自我成长... 每一个角度都能单独拿出来,到27 年后的今天仍是热门标签。
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片段是,片中主人公一直认为妈妈不了解她,对她抱有过高的期待给了她很大的压力,一次宴会结束后母女俩洗碗的时候,妈妈说她了解,一盘螃蟹,别人家的孩子挑最好的吃,而她却选了最坏的,因为她有颗善良的心,这就是她的独特风格。我们自以为父母对我们的不了解,其实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不曾真正了解他们,而以为的他们不了解,父母对我们的观察和了解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
有些人说这部电影的实质是美化美国和白人,贬低中国和亚裔,这里谈谈我的理解。片中涉及到包办婚姻、男人当家做主三妻四妾、以及战乱爆发,这些都反映了旧中国的文化糟粕和愚昧落后,是放在现在我们依然会批判的。但是不是只要到了美国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呢?美国确实为这些女性日后的生活转变提供了条件,但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其实早在去美国之前就已经形成。自小在美国长大的女人们,身上同样有各种问题,直到真正意识到该如何做自己、如何过生活,才有了新的变化,所以移民不是获得幸福的万金油,女性或者说任何一个人需要先对自己、对自己想要什么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顺便说,前两天刚好看了纪录片《上海的女儿》,讲述的电影中林冬阿姨的扮演者周采芹一生的真实故事。她是第一个进入英国皇家戏剧学院读书的中国人,自小被母亲送到美国,早年结过婚又离婚,孤身一人追求艺术,也曾成功地引领风尚,也曾不如意地失去所有,但最终她自己创造了重返舞台的机会,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传奇。我想这就是真实版的《喜福会》吧。
《燕尾蝶》(1996)
刺青也是有生命的,就像在自己的体内饲养着另一只生物。有时候它会改变一个人的风格,有时候会改变人的命运,所以刺青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也不是刺上什么都可以的。
导演:岩井俊二
推荐理由:
在《情书》里,岩井俊二可以用雪将初恋刻画的纯净且美好至极;而《燕尾蝶》里,他用胸口上的蝴蝶刺青讲述了关于不同种族的外乡人的在恶劣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下的情意、选择、追求和蜕变。
电影中反复出现《My way》这首歌,我想这也是导演想要通过电影表达的其中一个主题:我们会体验快乐也会感受忧伤,但无论当时是什么感觉,在很久以后回想起来,希望我们都能骄傲着笑对自己的内心,因为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路,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走完了这一生。
I've loved, I've laughed and cried
I've had my fill; my share of losing
And now, as tears subside
I find it all so amusing
To think I did all that
And may I say - not in a shy way
"No, oh no not me"
I did it my way
我曾经爱过,我曾经笑过哭过
我曾经心满意足,我也承受过失败
现在,当泪水消逝
我发现一切(回想起来)都(会觉得)那么有趣
回想起我做过的一切
我可以毫不害羞的说
不,我不是这样
我走自己的路
《客途秋恨》(1990)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导演:许鞍华
推荐理由:
和《喜福会》一样,《客途秋恨》同样以母女之间多年的隔阂与和解作为故事主线,但与之相比少了大时代下女性命运的戏剧性,因为整部影片只围绕一对母女展开,情感的表现上更加细腻。
回归故乡的旅途是分别多年后母女之间互相了解彼此的契机,女儿陪妈妈回到她的故乡日本,亲自感受到生活在语言文化不同的异乡才切身体会母亲的困难和孤独。这次旅程也同样让母亲意识到虽然日本是故乡,但多年的变化让故乡早已变成他乡,她回家的路不是「归乡」,而是「客途」,她也从此真正把心安在了香港。
除了对故乡执着的母亲,爷爷同样几十年心系故土。从澳门闲逸的生活中毅然回到广州,一心建设祖国却遭遇文革的动荡,他无力改变什么,在时代的洪流下,每个人都只是浮萍,相聚与分离、命运的走向都只能随风,空留遗憾。但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他仍是对孙女说:“不要对中国失望啊!”
《心迷宫》(2014)
有些事儿啊,放在他心里,像石头一样,压他一辈子,他一辈子就会对你好。你要是问出来了,那这石头,就搬到你心里了。
导演:忻钰坤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通过犯罪悬疑的外壳探讨人性的电影。
人性之复杂,无法单纯用「好」或「坏」来定性。正直克己了一辈子的人也可能在面对亲情时触碰法律的底线;老实人也会为了久藏于心中的爱意对另一个人心怀杀机,却又在唾手可得的机会面前保持人性中的理智。
每个人都会说谎,谎言多了就编织成一张网,最后套住了别人,也套住了自己。每个人内心都有善念,也有劣根,所有的抉择都是在善与恶之间的灰色地带徘徊,但一旦跨出边界,也就很难回头了。
男人四十(2002)
好多东西都没了,就像是遗失在风中的烟花,让我来不及说声再见就已经消逝不见。
导演:许鞍华
推荐理由:
古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现在,似乎变成了「三十仍未立,四十正迷惑。」四十岁的男人,应该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责任心强,这是社会定义他们应有的状态;但这个年纪,也是对实现当初理想的最后一次挣扎、金钱和权利的分配不均仍会激起内心的波澜、经历过七年之痒也依然有可能情欲爆发。
快三十岁的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对片中张学友饰演的四十岁的国文老师感同身受。社会对我们的定义、家人对我们的期盼、生活对我们的鞭打都提醒我们应该怎样,我们自己似乎也已经认清现实,但总有一些时刻,我们会对离经叛道充满向往,跃跃欲试。
最后,张学友是被唱歌耽误了的影帝,一出场就是实力派。
上面的电影可能不是大多数人喜欢的类型,但是相信我,安静地看完,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你可能会突然明白它到底在讲什么。
如果你有特别喜欢的电影,也欢迎留言安利给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