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建都关中,每年都要通过漕运调配东南地区所产的粮食,供给京城。
具体的路线是:由淮河进入汴河,由汴河进入黄河,由黄河逆行进入渭河,最后达到京师。
自天宝以来,经过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中原地区饱经战乱,汴水堵塞,漕运粮食,都要绕行长江、汉水到达汉中,路途遥远艰险,所需的费用数倍于以前。
广德二年三月,代宗任命素有才干的太子宾客刘晏为河南、江淮以东转运使,兼领三道漕运。当时,战乱之后田地荒废,年岁又不好,京师内外米价昂贵,一斗米价值钱千文。朝廷催收赋税又急,粮食还没有成熟,就要将那些刚刚结了果实的禾苗割下来,用手搓取粮食,以供给禁卫军。就是宫中的御厨准备御膳,及宫中的开支,也只够当前的,没有多余的积蓄,物质匮乏到了如此的地步。
刘晏思来想去,觉得现在物质之所以匮乏,是由于汴水堵塞造成的,于是便打算疏浚汴河,使它依然与淮河相连,以方便漕运。
又想到,当时元载担任宰相,负责处理政务,如果不告诉他,将来他可能会从中作梗,于是便上书政府,将漕运的利弊详细加以说明,使代宗及朝中大臣知道事情的原委,不被流言迷惑,这样内外一心,彼此相应,然后疏浚的工程才能成功。
自从汴水疏通后,每年能从东南调配粮食数十万石供给关中,朝廷上下因为它而衣食无忧。唐代精通漕运的人中,刘晏当为第一人,继他之后担任转运使的人,都遵巡他立下的法度行事,没有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