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杂想一

读书杂想一

作者: 纳新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10-30 22:39 被阅读0次

    读书:《图说敦煌254窟》第一章

    一直很喜欢敦煌,虽然还没去过,但是也有看过很多展览。特别是一次在喜马拉雅中心的敦煌洞窟展(复刻)看了三次,虽然复制的窟与真窟有区别,甚至是等比例缩小的,但是仍然觉得相当震撼,凝视佛像,甚至感觉到了心灵的涤荡,今天读了这书似乎才知道为什么。

    首先,为啥洞窟会凿在敦煌。这个我一直挺好奇的,为啥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类似的洞窟,只有一些地方有,他们为什么那么集中,又为什么会艺术造诣如此之高,以前还真的有那么多艺术家吗?这些窟造了是干啥用的?这一直是我不知道的问题,书中做了一定的解答吧。

    首先敦煌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丝绸之路的中国起点,所以这个地方的人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被西域文化浸染,中西交回,各取所长。但是也因为这个尴尬的地形,好的时候当然是商业繁盛,人民富足,产生了相当多的书法、绘画艺术家。但是一旦打起仗来,这种边境的地方是最容易有战乱的。在北魏,柔然进攻频繁,甚至降服了许多北魏的附属国,政府主力军对付北魏已经非常吃力,更别说边陲薄弱的军力了,所以政府官员曾提议放弃敦煌,让柔然军自己去发挥吧,这样是一个对当下看上去非常节省的方式,但是有一个智者韩秀就提出,不能放弃敦煌!一旦放弃,柔然军就能轻易地和南边的吐谷浑结成联盟,到时候势力更为强大,更加不好对付。这一想法当然很对,也得到了支持。但是由于国力也无法支持,所以只能让敦煌自己去消化柔然的攻势,于是敦煌的悲惨岁月开始了。

    我觉得这事还蛮有意思的,韩秀的眼光似乎就像下围棋的视野,别人看到了眼前马上就能获得的利益,但是他却看到了后面深深的隐患。这是一种大格局。这个决定没有错,但是不代表他容易。因为不放弃敦煌这个地方,不迁居百姓。而中国人固有的乡土观念会让民众自发的去保护自己的家园,但是他们的不幸与苦难就来自于此。这时候觉得他们此刻的苦难是那么深重,深重到不可化解,可是人就是不断地在寻求平衡,没有出口了,就自己找出口,敦煌石窟就是这样一个出口,供养、建造石窟来寄托自己的心愿,无意间竟创造了这样的瑰宝,增加了敦煌这一地的精神深度。所以事情的发展还真的蛮有意思的。

    这一章中也讲了人们在洞窟中干什么,先是要禅观,就是看佛像,然后就要盘腿打坐,进行“观想”,在心中构建美好的佛像面容,感受身心洗涤,进而“五体投地,泣泪像前”。这还真是很深刻的感悟,所以在我们现在去观看佛像的时候,有时候仍然会有忍不住跪下的冲动,那就是建造者在建造时就充分地考虑到人们的观感,因为禅观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佛像塑的好坏与信众受到感动是极大相关的,这也真是促进塑像的能力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杂想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na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