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文盲皇帝,大家一定会想起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之所以说他是文盲,是因为他幼时家境贫寒,没上过学,不过后来经过自学,水平已经活脱脱一个大学生了。那么,这样一个放牛娃,是怎样一步步登上皇位,建立统治中国几百年的大明王朝的?
我们先对朱元璋的人生做一个简要的归纳总结,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328年-1344年,放牛
1328年的某个夜晚,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朱元璋这个名字其实并不是他的本名,是他造反后自己改的名字,在出生一个月后,他的父亲就给他起了一个名字:朱重八,也可以叫朱八八。
之所以起朱重八这个名字,是元朝的惯例,我们再来看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
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父亲:朱五四
为什么名字里面都是数字?这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
朱重八的家族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世代务农。
朱重八还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吃饭问题就是他们家最大的问题,要活下去,他们就只能不停的干活,所以,朱重八的童年是在给地主刘徳家放牛中度过的,放了12年的牛,虽然也很想上学,但是付不起学费。这段时间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描述的。
1344年-1352年,做和尚
朱重八的和尚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344年-1347年,主要工作是讨饭,第二阶段为1347年-1352年,主要工作是撞钟。
第一阶段:
1344年,元朝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黄河泛滥,山东河南沿岸几十万人沦为难民。二是淮河沿岸遭遇瘟疫和严重的旱灾。
此时的元朝已经腐败到了极点,赋税徭役沉重,变着法的收钱,也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但是面对灾难,朝廷还是要抚恤一下的,皇帝下令赈灾,赈灾物资各路各州的层层派发,经过各级官员的层层克扣,最后到老百姓手里的就只剩稻壳了。
面对灾难,老百姓毫无抵抗之力,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朱重八的姐姐已经嫁出去,三哥倒插门,这个家庭成员就只剩下朱重八和二哥了。
但是朱重八也没有时间去悲伤,他还面临一个问题要埋葬他的父母,没有棺材、没有寿衣、甚至没有埋葬的地方。朱重八只能和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骨,用门板抬着到处走,希望能够找到地方埋葬父母,幸亏有好心人可怜他们,给了他们一块地方。
埋葬了亲人,为了有口饭吃,朱重八决定去当和尚,于是他去了附近的皇觉寺。
仅仅五十多天后,由于饥荒过于严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外出化缘,其实就是去讨饭。由于和尚多,对化缘的地界也进行了划分,新来的朱重八自然受到了欺负,被派到了淮西和河南,这是饥荒的主要地带。
但是同样是讨饭,朱重八却与别人不一样,正是这个不一样,造就了他以后的辉煌人生。
在讨饭的过程中,朱重八仔细研究了淮西的风土人情、地理山川,这打开了他的眼界,丰富了见识,磨练了意志,并且认识了很多豪杰,还有了他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
在这三年漂泊讨饭的生涯中,朱重八得到了锤炼,得到了升华,发生了转变。
第二阶段:
朱重八重新回到了皇觉寺,做着撞钟的工作。
这个时候元朝开始了黄河的治理,各级官吏是相当高兴的,因为皇帝的拨款可以克扣,修河民工的口粮可以克扣,征民工,不想去?那么拿钱来。所有这些都是一笔很大的收入,由此民怨沸腾。
终于在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第一个奋起反抗,此后,各地起义军纷纷出现。
这时的朱重八还在寺庙里,没有起义造反的迹象。
朱重八有个幼年的玩伴叫汤和,这时已经是起义军的千户,他写来一封信,希望朱重八也来参加起义军,共图富贵,朱重八看过信后,马上将信烧掉了,因为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但是有人告诉他,看起义军信件的事已经被人知道了,准备去告发他,朱重八被逼到了绝路上了。
朱重八还是拿不定主义,因为参加起义军可能是要掉脑袋的,于是他找到了周德兴,问问他的意见。周德兴给算了一卦,结果就是去参加起义军,去造反。
1352年-1368年,造反
参加义军,投奔郭子兴
1352年,朱重八来到被元军包围的濠州城,投奔起义军郭子兴。都被元军包围了,还有人来投军?郭子兴以为是奸细,但是见到朱重八的人后,郭子兴意识到这个人不简单,就把他放在了自己身边。
在军队里,朱重八很快就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他作战有勇有谋,处事冷静,思虑深远,还非常讲义气,不贪图钱财,有危险的时候第一个上,有利益的时候先分享,于是很快就树立了威信,加上汤和的帮助,很快就被提拔为九人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重八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就是诛灭元朝的利器。
在军队里,朱元璋还娶了老婆,就是著名的马皇后,她是朱元璋此后成功的关键因素。
马皇后是郭子兴的义女,她父亲是郭子兴的朋友,后来死了,将她托付给了郭子兴,于是,朱元璋成了郭子兴的女婿。
此时濠州城的统帅除了郭子兴外,还有四个人,他们之间并不友好,一天,郭子兴突然被绑票,后来朱元璋将被打的半死的郭子兴救了出了,这次他意识到,跟着这些人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而且郭子兴是一个不能容人的统帅,因为朱元璋比他强,所以越来越讨厌朱元璋。终于有一天,他把朱元璋关了起来,郭子兴的儿子落井下石,吩咐不能给朱元璋送饭,想把他饿死。马姑娘为了救朱元璋,就把烙好的饼揣到怀里,到牢里送给朱元璋吃。
郭子兴到底还是不想杀死朱元璋,后来就把他放了出来,经历过这些后,朱元璋下决心要离开这些人,于是,他申请带兵出征,郭子兴高兴的答应了,让他带兵攻击有重兵把守的定远城。
朱元璋的军事能力这个时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找到了元军的破绽,很快就攻克了定远,此后又连克怀远、安奉、含山、虹县四城,势不可挡。此后,朱元璋来到了钟离,在这里他遇到了二十四个来投靠的人,这些人能力相当强悍,有周德兴、徐达等人。这些人来了之后,他们的亲戚朋友也都加入进来,很快朱元璋的直属部队就达到了七百人。
当朱元璋再次回到濠州城的时候,他向郭子兴提出了辞职,郭子兴当然非常高兴。朱元璋在出发前,只在他的七百人部队中挑选了二十四个人,其他的都给了郭子兴,这二十四个人后了都成了明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霸业的开始
朱元璋又来到了定远,很快就组织起了上千人的队伍,然后收下了驴牌寨一支三千人的队伍,后来又以少胜多打下了横涧山一支2万人的队伍,于是,朱元璋的队伍就变成了2万多人。
朱元璋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加强训练,建立严格的部队纪律,于是朱元璋手里有了一支精兵。有了这支队伍,朱元璋很快就攻占了滁州、和州,然后他把目光转向了集庆。
要占领集庆,就要过长江,但是朱元璋没有水军,正在这时一个叫俞通海的人来解决了难题,很快就召集了上千条船先攻采石、再破太平,到达了最后的目的地集庆。
由于船只太小太差,朱元璋连续两次攻打集庆,都被元军击败,第二年,朱元璋又带兵攻打集庆,这次攻破了集庆,并改集庆为应天,至此,朱元璋有了一个稳定的根据地。
朱元璋占据了应天,在他东边镇江的是元朝军队,东南方向平江的是张士诚,东北方向是起义军张明鉴,南面是元军将领八思尔不花,西面是徐寿辉。朱元璋被他们围在中间,因为朱元璋过于弱小,而且他没有称王,这些邻居们之间打来打去,也没人去搭理他。
两个可怕的对手
朱元璋称霸路上的两个主要的对手就是张士诚和陈友谅。
张士诚,泰州市,是个私盐贩子。起义后在高邮建都称王,号诚王。
称王后没多久,元朝就派名将脱脱率领百万大军打来了,张士诚带领将兵在高邮抵抗了元军百万大军三个月,眼看着元军就要攻破高邮,元政府内部出了问题。有小人向皇帝进谗言,皇帝召回了脱脱,高邮之围解除。
此战过后,张士诚名气大震,又连续攻克了江苏浙江一些地区。
陈友谅,原姓谢,是一个渔民,本来他只是徐寿辉手下的一员,陈友谅心狠手辣,后来他杀掉了徐寿辉,自己称王,国号为汉。
1356年,张士诚进攻朱元璋的镇江,朱元璋派徐达和常遇春出战,大败张士诚,常遇春又一路打过去,攻克了常州,宁国,张士诚一败涂地。
1359年,常遇春又攻克了陈友谅的池州,并且设伏打败了陈友谅的援军,俘虏了3000人,但是常遇春有一个杀俘的习惯,他不顾劝阻,活埋了这三千人,并且留下几个活口,回去给陈友谅报信。
这下彻底激怒了陈友谅,1360年,陈友谅率领他的舰队向应天进发,进攻朱元璋,朱元璋的实力是占下风的,尤其是水军,差太多了。
考虑到自己的水军不如陈友谅,朱元璋决定把陈友谅引上岸来决战,就在应天城外的龙湾。
后来陈友谅确实是中了朱元璋的埋伏,最后只能逃上小船,逃回江西,他的舰队全被朱元璋俘获。
1363年,张士诚进攻红巾军的安丰,红巾军给朱元璋发来求救信,朱元璋不顾将士们的劝阻,打算救援,他认为安丰是南京的门户,会影响南京的安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后来安丰失守,在返回的路上面对张士诚的游击骚扰,朱元璋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进攻张士诚有重兵把手的庐州,这恰恰是陈友谅希望的。
这个时候陈友谅率领他的几十万大军开始进攻朱元璋,第一站就是洪都,洪都守将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别看平时一副纨绔子弟的做派,但是确实也是一员猛将,他靠有限的部队坚守洪都一个月,挡住了陈友谅几十万大军。
这个时候朱文正派人去找朱元璋搬救兵,朱元璋从庐州撤兵,并且召集了二十万大军,决定与陈友谅决战。
朱元璋率领大军向洪都进发,陈友谅也从洪都撤军,到鄱阳湖与朱元璋决战。
鄱阳湖战役打响,朱元璋的战船跟陈友谅的无敌战舰相比就像玩具一样,但是朱元璋发挥了船小机动性强的优点,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徐达还俘获一艘战舰,烧毁二十余艘。
然后陈友谅重整舰队,用战舰上的火炮击沉朱元璋几十条船,双方进入僵持。
后来,陈友谅为了发挥他无敌舰队的优势,用铁链把战舰连了起来,多么熟悉的场景,同样的剧情,初期胜利,然后起风,接着就是火攻。
陈友谅彻底失败了,被箭射死,朱元璋除去了他最大的对手。
1365年,朱元璋开始进攻张士诚,一年时间,就把张士诚赶出了长江以北。
1366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领20万大军对张士诚发起总攻,很快就攻下了杭州和湖州,就只剩下张士诚所在的平江城了。
1367年,平江攻城战打响,张士诚坚守了八个月,城池被攻破,朱元璋又扫除了一个障碍。
常遇春和李文忠带兵北伐,常遇春到底是一代名将,元朝的防御在他面前不堪一击,元顺帝继续北逃,常遇春在班师途中暴病而亡。
这时徐达也派了大将张温进攻甘肃,很快就取下兰州,张温孤军深入,王保保立刻率领大军向兰州进发,他用部分兵力包围了兰州,十万大军驻扎在定西,要围点打援。
很快前来救援的于光就全军覆没。但是张温确实是一员猛将,他亲自带领三千人出城突袭王保保,大败元军,暂时解了兰州之围。
朱元璋看清楚了王保保的意图,他派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带大军兵分四路与元朝决战,直取定西,还有把元顺帝继续往北赶。
徐达带领明军全歼王保保十万元军,王保保逃走,李文忠也是带领大军直捣元顺帝老巢,元顺帝的儿子元昭帝逃走,其他的王公大臣全部被俘。
元昭帝和王保保汇合,两年后,明朝大军班师时,他们又不断用游击战术袭扰,侵占了大片土地,徐达等将领建议大军打回去,彻底解决元军,但是朱元璋觉得时机不够,北元实力还很强,需要从长计议,就召回了大军,再行组织大军北伐。
很快朱元璋就召集了十五万大军,由徐达、李文忠、冯胜各带五万,兵分三路,要彻底消灭元军。
这次出征,徐达和冯胜都选择了一个资历比较浅的人担任先锋,徐达选择了蓝玉,冯胜选了傅友德,这两个人在这次出征中大放异彩,尤其是傅友德七站七胜,令元军闻风丧胆。
作战过程中,徐达和李文忠都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中了埋伏,虽然利用他们强悍的军事能力没有打败仗,但是死伤较多,此次北伐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双方陷入僵持,这种局面就要靠十年后的蓝玉来解决了。
经过几十年的混战,民不聊生,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恢复生产,他十分关注三农问题,鼓励开荒、种田,甚至把所有的犯人都发配去种地,逐步建立明朝秩序,繁荣发展。
从一个放牛娃到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实现了逆袭,他所建立的大明王朝统治200多年。
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