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只认这个理儿
文/赵元波
我家的稻田和邻居家的只隔着一条田埂,面积也都差不多,种的品种也都一样,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每年我家收的水稻总是要比邻居家的要多上个三五袋,每每说起这事儿,父亲总是笑呵呵地说:人勤地不懒,庄稼也认这个理儿。
不说不知道,一说,有了比较,理儿也就明了了。
父亲是个典型的庄稼汉,别的不会,一辈子就跟土地打交道。就拿我家的那块稻田来说吧,邻居家图省事,往往是麦子一收,就往田里放上水,水满了后,就让牛开始犁上一道,再让拖拉机耙上一道,就开始栽秧了。
父亲才不这样呢!小麦收割后,他总是让田晒上些日子,最好是晒得田开裂更好,再把水放到田里泡上个一两天,才让牛犁,犁好了,再让拖拉机耙上一道,整个田里都搅成了泥浆,人工把田扒平了,歇上一夜,这才开始栽秧。手续就比邻居要多上几到。
邻居笑话父亲,说父亲是在田里绣花呢!父亲只是笑笑,并不搭话。
一有空闲,父亲就往田里跑,人家说他是“把田埂都走成了路”,这话一点也不假,不是给稻田放水,就是施肥,打农药,或是薅秧,一样也不落下,非常上心。
而邻居呢,成天忙着跑他的生意,心思根本就不在稻田上,秧栽下去,除了找人往田里施点肥之外,也就很少再管它了,田里的水靠的是雨水,稗子长得比稻子还高,田埂上的杂草长得把人都要给绊倒,脚都插不下去了。
到了秋天,我家田里的水稻一片金黄,颗粒饱满,平整如镜;邻居家的稻田呢,高低不平,黄的的黄,绿的绿,一看就知道,主人没花多少心思在上面。
收获之后,两家的稻子在晒场上一比较,邻居只是一个劲儿地说:“你家付出的汗水多,庄稼自然就长得好了。”
人勤地不懒,天道酬勤,不只是盘田种地,做任何事情也是这样,你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就不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