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两千年跨世纪的那一晚,我和姐姐在桥西的河堤上跑了几个圈,等待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从小到大的跨年,只有那一晚充满了仪式感,感觉自己神圣地步入了新纪元。转瞬已是2020年——或许对跨年已经没有了什么感觉,在昏昏沉沉中睡去,醒来已是新年伊始。
慵懒地看一眼日历,不再期许新年的礼物,只想着时光它何不慢些,且等青砖漫青苔,待我细细数年华。满朋友圈的感慨时光,惊讶人生已过二三十载。时间,成了80后避之不及的词语。
好想回到小时候,那时候爆竹响,年味浓,我们还开心地数着枕下的压岁钱。
回不去的是乡愁:水彩里的那抹中国红回不去的是乡愁:水彩里的那抹中国红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织的大红毛衣,嵌着白色钩针的雪花,煞是好看。那些年,体育场还叫做西门河坝,土操场上的跑道,我也曾挥汗如雨。喜欢西街小学一路上的法国梧桐,树荫遮天,温柔而浪漫。
北街老商铺嘎吱嘎吱的木头门、先农街泥洼路边的老铁匠铺子、西河坝水岸边一拢一拢的油菜花……常常梦回,一切都没有变,骑着自行车从职中门前穿过,不知是谁惊艳了旧时光?老徽县城的故事,总也讲不完。
那时候的过年,物质粗糙,却隆重而精致。什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都大致遵守的。爸爸边扫边给我们讲送灶爷的故事,我们跟在妈妈后面偷吃新炸的丸子,年味儿在热油里翻滚,转瞬一年又一年……
虽然长大了依然留在故乡,在车水马龙里行过,却总觉得故乡似乎很遥远。或许,回不去的,才是乡愁吧。
回不去的是乡愁:水彩里的那抹中国红 回不去的是乡愁:水彩里的那抹中国红有了孩子,慢慢地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常和爸爸妈妈请教起来。比如,粽子怎么包,腊月该干什么,什么节日有什么旧的风俗,都一一问寻仔细。生怕哪天突然怀念起过去,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能记住。也怕孩子们小小年纪跟我们一样,大年初一抱着手机不抬头,没完没了地看抖音,该和家人团圆的日子却和小伙伴跑去疯玩,丝毫不懂得节日的意义。人长大了,才能懂得传统二字的重要。
于是在和孩子的各种互动中弥补起年少匆忙,以至于现在常常会收到各种夸赞:“你的饺子包得真漂亮!”“你还会包粽子啊?!”“哇,还会绣花呢?”……也突然明白了所谓传承的意义 ——
那是一个民族血脉里的精魂,是连接互不相干万千情愫的纽带,是一个家族血脉相融的身体记忆!
回不去的是乡愁:水彩里的那抹中国红又一年踏上新旅程
时间是场轮回
在火红火红的中国红里
翻滚着记忆
纵使明天荆棘丛生
别忘了老祖宗给的坚强
那是火红火红的中国精神——
烟花四起
人生哪怕一瞬精彩
也要铆足这劲儿
放肆绚烂
回不去的是乡愁:水彩里的那抹中国红 回不去的是乡愁:水彩里的那抹中国红 回不去的是乡愁:水彩里的那抹中国红 回不去的是乡愁:水彩里的那抹中国红喜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九公里文艺老巢
回不去的是乡愁:水彩里的那抹中国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