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贩卖焦虑,不吹捧文艺,让文字回归阅读
三体若单单按照文体以及故事的角度来看,不算是一部优质的小说,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是一部干货满满的小说。
小说可以说是一个科幻小说家对于大众的喃喃呓语的集合,大篇幅的物理讲解很容易像风景描写一样,让人跳过或昏昏欲睡,然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使得《三体》成了一部串串式的小说。
小说一开始其实就抛出了两个点,并且以各种故事和事迹,甚至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能动笔的历史运动来展现出作者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如果把这两个问题比作串起食物的竹签,那么上面的食物便是承载的内容。
由此说来文本中提到的这两个问题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也是笔者看来值得思考的两个点:射手与农场主。
(叶文洁的落日)
小说中这样一段话对这两个名词进行了知乎式地解释:
“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还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的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农场主”假说则有一层令人不安的恐怖色彩: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早上十一点事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都把它们给杀了。
从科学的维度上讲,两个假说都提到了一个对”经验主义“的批判和反思,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by Immanuel Kant)就对这种因果论的行为进行过批判,人们都习惯用原有经验来判断的事实得出科学道理,但是万一事实本身没有经验可循呢,或者说实验的样本不够大时间不够长呢。所以在《三体》中人们不断探索三体世界的恒纪年和乱纪年的规律以此来摆脱文明被毁灭的命运(三体世界中三体人居住的行星被三个太阳似的恒星引力所控制,由此出现极冷极热环境不稳定的乱纪元和正常日出日落恒温的恒纪元,乱纪元的时候三体人需要将自己脱水卷成人皮储存起来,而恒纪元时则进行劳作繁殖)。而两个假说中,其实“射手”假说更偏向于对这个问题思考。
“射手”假说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它开始反思科学的外在环境问题。就像三体文明通过传送两颗智子到地球,就可以锁死地球的文明发展,就是因为这两颗智子在地球飞速运转,扰乱地球科研人员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索。虽然刘慈欣写的实现小说,但是现实中确实也存在类似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倘若一个物体没有阻力便会一直向着受力方向前行,但是这个规律只有在完全真空的环境下才能实现,由此环境不同,得出的定律也是不同的。由此科学家需要不同地点例如外太空进行实验,而实验都需要绑定对应的前提(premise),对于文本来说也就是语境(context)。
然而,“农场主“假说虽然也涉及到了对思考维度的反思,但是却引出了一个更侧重道德上的问题,文明之间的问题。在小说中,作为冷战夹缝中生存的中国通过渐进科学已经无法赶超北约、华约了。由此他们只能通过接触外星文明来获取科技水平的飞速提升。然而一旦与外星文明接触,必然会产生一个冲突问题。试想历史上的殖民,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拥有更高级的文明程度或者存在在另一个维度的智能生物对我们保持怜悯,甚至我们在对方眼里就是一类像放在超市架上的食物。
《三体》这里又提到了《动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 by Peter Singer)这本书,在地球,人类自诩是万物之灵,由此以人类中心原则对其他生物进行“殖民“、”繁殖“。那么一旦外星生物的文明比我们更高级,有着更先进的武器,倘若不是将地球人拿来吃的话,恐怕也会将其当做一种低等生物来利用,并将地球作为自己的殖民地,就像当年英国对美洲一样。
由此,“农场主”假说看上去是在警惕人们对于外星生物的接触,其实也是在促使读者去反思人类对于动物工业化的繁殖和残害,工业化的流水线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超市里买到肉类,享受已经过动物实验的化妆品和药品,但是却这些都是基于屠宰场的血腥屠杀和养殖场的密集饲养以及炼狱式的活体试验所导致的。所以对于外星文明的恐惧,其实不过是人类对于自身所为的一种反思。人类对待动物尚且如此,外星人为何会和平对待人类呢。
以上就是《三体》小说中贯穿全文的两个主旨:对科学与道德问题的反思。当然作为一个60后的创作者,虽然文笔可能没有和《三体》的名气相匹配,但是里面涉及的内容确实非常大胆的,包括对中国红色时期的反思和描写,可以说简直是一个彩蛋。小说里类似的彩蛋还有许多,这就要等待各位在阅读中发掘了。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