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燕
初听《彼岸》这本书,以为这是本与心灵有关的散文,或者是诗集,在我心中彼岸一直与悲伤、分离、浪漫等相关,传说看到彼岸花,将回忆起自己的前世,想起彼岸花的传说传说在冥府三涂河边开满了猩红的彼岸花,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叶永不得相见。彼岸花有两个守护妖精在守护它,这两个守护者分别叫做曼珠和沙华,他们分别寄居在花朵和花叶上面。他们守护彼岸花已经有千万年之久了,却没有互相见过面。
可是拿到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封皮,一轮红日在海的那边,近处轮船的甲板,此时我还是以为以为这本书可能是写海上浪漫,他国风光,想:这正合我口味,可以一览大海的浪漫。
可是接下来,看到赵德发主席的评语:这是一部题材独特、扣人心弦的小说,一艘货轮离开非洲港口,却发现有偷渡者藏在穿上,如何处置,引起海员分歧,人性交战,彼岸遥遥。才恍然,原来这是部小说。
读完这本书,内心颇受震撼,被这本书所吸引,沉浸于书中,被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各色的人物吸引。书中那与想象中不同的海上生活,航海中所出现的事情都发生在此次航行中。
一、呈现于人前的海员生活
生活中,一直对海员生活有所想象,他们可以到达很多国家,领略异域情调,参观各国美丽风光、名胜古迹,在海上领略那独特的日出日落,不同于城市中的日出,从太阳在海平线上升起的那一刻,就能欣赏,那是多么浪漫美好的生活啊。可是在书中,海员的生活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忍受着对亲人、恋人的思念,虽然海上夕阳是那么美丽,但陆洋离开陆地多半年,极度思恋着林静,还有海上不知名的劫难,5名偷渡客的处置,海盗的登船,后又发现两名维权的女偷渡客,因机油滤网没及时清理造成的停车,处于漩涡风雨区的德宁轮,可谓在鬼门关前耍大刀,差点船毁人亡。接着舵盘上的电罗经底座螺丝松动,船位一直偏离航线。
此时,我才知道,海员的生活不只是浪漫。
二、那彼岸
彼岸,大洋的彼岸,航行在海上顺利到达彼岸,成功的航行。
它似乎又象征着人心中的彼岸,每个人的心中彼岸又不一样,船长的彼岸是此次航行成功完成,获得郑和奖。大副的彼岸是接手船长的位置。陆洋的彼岸是善的彼岸,让偷渡客生存下来,海盗,沉船,他们的彼岸都未实现,彼岸花未开,他们没有完成此次航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这彼岸折射出对现实深沉的思考。人生何尝不是一次航行,一次到达彼岸的旅途,在这旅途中,不仅有美丽的风景,也有突如其然的灾难。我一直是个安于生活的小妇人,每天往返于单位和家,过着自以为幸福的普通人的生活,以为生活的彼岸已到达,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几年一些事情的发生,犹如惊涛骇浪,生活已大反转,彼岸已不知在哪。彼岸是孩子健康成长,是生活的美好,彼岸是在那端有沙华在等待。
三、人物群像
在这次航行中,一副人物群像浮现于眼前。在评论中,都喜欢陆洋的善,人性的真,但我觉得他也只是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物的坚守良知,也有着文人的理想主义。而大副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缺点,自私,冷血,为了船长的位置而不顾人的生命。但他又为生活所迫。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老轨,他忠于自己的职位,技术精湛。他自由,别的海员都舍不得买什么,他却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他不趋炎,也不附势,只坚持做自己。
书中人物虽各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但在灾难来临时,又很团结,离开陆地,离开祖国,对于祖国的热爱,他们身上那凝聚的海员精神,他们勇于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令我钦佩。老木匠老一辈海员,大部分部队转业,思想觉悟高、文化水平低,他们作为新中国首批海员,曾经辉煌过、失落过,如今大都退出航海舞台,但是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依然在大洋上延续。他们责任心重、忠于职守、任劳任怨。
四、 山来东与彼岸
第一次见山来东,内敛,很朴实的感觉。通过《彼岸》,他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海员生活,作品中有作者和他伙伴的影子,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有别人的事,在字里行间、各色人物、海上生活中,我感受到他对海员这个职业的热爱,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只有满腔想为海员发声,为海员放歌的热情。虽已离开那片蔚蓝许多年了,但时常怀念那段激情岁月。
正因为他7年的海员生活,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而又形象的海员,让我感受到这部小说的温度,流淌着诗意与风采。
佛家有云,“此岸者,生死也; 彼岸者,涅槃也; 中流者,结使也”。让我们乘风破浪,向心中一片彼岸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