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对成语“三缄其口”的解释很简单,缄:封。三:泛指多次。意思是在他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其实,这里面的“三”不是多次,而是指一尊铜雕像。
在周王朝时期太庙的石阶前,曾立有三尊人物雕像,分别为“玉人”“金人”和“石人”的形象。第一尊为以布箍嘴,表情严肃的铜铸“金人”。用布勒住嘴巴,意为少说多做,惜言如金。胸前勒文“金人”,背后有“无多言,多言必败;无多事,多事必多患”的铭文。教人慎于言行。
第二尊为双手张开,作侃侃而谈状的“石人”。与“金人”相对而立,此尊雕像的用意是教人要仗义执言,敢于伸张正义,立场坚定。面对异端邪说要不屈从,不阿谀,心如磐石。石人胸后勒文“无少言,无少事”。
第三尊为一尊“玉人”,为绿衣打扮,象征玉的温润洁净,“玉人”表情温恭,谦谨,不动声色的表情似是在教导人们面对一切都应心如止水,淡然处之。要人们控制内心的欲念,修身养性,克己复礼,洁身自好,方能守身如玉。
历史沧海横流,大浪淘沙,这三尊雕像已不复存在,或毁于战火,或长眠于地下。但据《说苑敬慎》记载,孔子崇尚周礼,专程到周王朝考察文物礼仪制度,立于周朝太庙石阶下,抚金人而感叹。这就是“三缄其口”的由来,所以根据孔子当时的情况,“三”就不是“多”的意思了,而是单指周太庙前用布绕嘴三周的“金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