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
明朝历史上为后人所热议的,除了朱棣与侄子朱允炆争夺皇位外,还有一对叔侄相争,那就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煦与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相争。不过最开始是朱高煦与朱高炽的兄弟之争,在永乐年间那是人尽皆知的。说起来朱棣更喜欢像自己的儿子——朱高煦,而身为长子的朱高炽不但文弱,身材也肥胖,加上腿有残疾,连独自行走都做不到,经常要两个太监搀扶。
所以,朱棣在立太子一事上一直摇摆不定,使得二人不断上演各种相争的戏码,最后让朱棣下定决心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的原因同朱元璋一样,是因为“好皇孙”,也就是因为朱瞻基。
因此,我一直在想,朱瞻基到底是怎样一个聪明的人,因为他直接影响了两代人的命运。没想到很快便领教了。朱高炽登基不到一年便驾崩了,儿子朱瞻基继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朱瞻基是非常聪明、勤奋且优秀的,现代历史学家对朱高炽和朱瞻基的评价很高,他二人在位时期称作“仁宣盛世”。但他是皇N代,从小没吃过苦,没打过仗。坐上了皇位,一个小缺点小过失都可能影响千千万万的人。
朱元璋称帝后废除了“丞相”这个职务,但是,当时明朝有十三个行省,一百多个府,一千多个州县,每天全国各地各种请示的奏章堆成了山,以前这些奏章都由丞相过滤,小事丞相批示,大事才拿给皇帝阅览最后拍板。尽管朱元璋废寝忘食,还是力不从心,为此他设立了内阁。其实内阁的功能和丞相这一职务差不多。
到朱棣时期,内阁已经形成庞大的文人集团中心,为了制约内阁,他设立了东厂。到朱瞻基这里奏章是这么处理的,先由内阁“票拟”,再由司礼监太监替皇帝批红,最后由朱瞻基检查司礼监的批红。也正是这个偷懒的小举动,为他的儿子朱祁镇继位后埋下了祸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