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这次疫情发生期间感受颇多,其中有一件事,是关于日本给我国捐赠物资的事宜。捐赠了,我们表示感谢就好,但奇就奇在他们在捐赠的同时附了几句话,瞬间在中国各个网络平台刷屏。“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几句诗句,显示出了何等的气魄,何等的大国风范。但这些词汇,归根究底是出自于中国的古文化,所以许多国人开始嘲笑自己和其他同胞生活的浅薄,忘了老祖宗留下的传家宝!
后来在日本出现危机时,中国同样捐赠了物资,并附上“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博大情怀、你来我往的中国人情礼节、共同友好的心愿就一下子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今天我要说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了。这句古诗大家并不陌生,是诗经中的一个名篇,作者不详。但诗经是谁编辑整理的呢?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第一圣人~孔子!后人评价他在编辑时,采用了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手法,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和脍炙人口的经典!
过年期间我同与十位朋友一起购买了孔子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我一开始建议了钱穆先生的《孔子》,但不巧的是,这本书里讲孔子时所用的语言依旧生涩难懂,无法继续学习。于是一些朋友选择了网络查阅,一些朋友去听书,而我则重新购买了一本林语堂的书《孔子的智慧》,由此,我们的读书之路虽曲折而漫长,却学的十分扎实!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孔子是一个十分讲究礼法的人,他认为礼就是人间的规矩,人们只有照着规矩来,才能共同达成一个上贤下效、君臣和睦的大同世界,人人过的幸福而知足!
看的出,孔子是一个理想化人物,他去了许多国家,想要实施他的以礼治国的抱负,但走到哪里都有小人阻碍,使他理想不能实现。孔子对那些国君彻底失望了,但他又不愿抱憾终身,于是转而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门下弟子3000,未成为弟子的人却受过他点拨的也有一票人!
孔子之所以在当时名气很大,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博学多识,谁提出问题都难不住他,第二个便是他遵循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益所惑,是一个正直的人!这两个特点在当时的年代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是十分的难能可贵的,正如大家常说的,他是一个千年才出的圣人!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他矫情,食物有一点异味就不吃,座位不合适就坚决不坐,不易相处!但我们是否想过,有多少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放弃了自己的一些好的做法,而来迁就他人,最终泯于众人!我们不该拿自己的出发点来看待孔子,而应该在理解时对自己的要求再高一些!
我一直很佩服孔子的地方,在于他读书很刻苦。他在读《易》这本书的时候很勤奋,以至于把编书简的绳子都弄断了3次,哪怕就不说孔子,我们就放眼看看身边的一些优秀的人物,就想用一句话来形容我想表达的意思了“比我聪明的人还在熬夜学习,我又怎么好意思不去努力呢”?
最后,我来说说孔子一直在强调的礼。我们能理解他站在封建时代说出的这些话,每个阶层的人都要遵守礼法的制约,社会秩序就不会乱。他当时看到的,是尧舜禹和周天子的德行让人民得到了照顾,所以他其实是希望用道德来管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形成天下大治。但我说过,他的想法太理想化,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他的要求,不然我们的社会就不会实行法治了!尽管我们现代的人觉得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三从四德是封建时代用来禁锢人们思想的话语,但这些话发展到现在,不应该是尊老爱幼、溯本思源、团结友爱、相敬如宾、服从大局吗?
孔子想要推行的礼,或许与基督的宗教相似,但他提倡的礼,并非是注重形式,而是要通过形式让人们牢牢记住这些应有的道理。如若中国没有出现孔子这样的人物去总结,去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又从哪里传承而来,恐怕只会让现在的文化失了底气!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元思想综合的国家,道家、法家、佛家,甚至许多民族的思想已经互相融合渗透,我们不能独说我们传承的就是儒家文化,但它的思想却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与我们每个人不可分割,只是孔子说的厚重,而我们做的浅薄罢了,千年的历史变迁,让我们流失了许多思想性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