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到春节,也就是我国传统的年,辞旧迎新的日子总要缅怀点什么,才显得这些年不是荒废度过的。
对新年的认识还是从春节,小时候到了春节就可以收到压岁钱,也是最大的动力。早起是春节必须要做的,因为要去拜年所以基本上都会在凌晨就起床,基本第一天晚上就不睡了,能看到电视也是比较欣喜的,最初电视是奢侈品并未普及,全村的人都会集中在有电视的那一家一起看,基本上是围得水泄不通,现在仍然记得新白娘子传奇、鬼丈夫等等,都是在那时候看的。除夕大家看罢电视到了十二点便去拜年,辈分是比较受重视的,往往先去辈分最高的家庭,还是需要磕头的,长辈端坐在正堂的椅子上,有的虽然不能起身躺在床上,但是这种模式是不变的,宗族的观念比较深厚,村里同姓基本都是远近亲戚,现在回想确实有种大家庭的感觉。
然而小时候毕竟生活在农村,九十年代初的农村生活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记忆最深的还是五分钱一块的雪糕,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冰块,第一个雪糕厂建起来倍感新鲜,五分钱能吃一块雪糕也是比较奢侈的事情;而因为农村一般都是采用的旧历,没有阳历的元旦、圣诞这些节日,都是春节、元宵这些传统节日,春节里除了压岁钱还有比较好的一点是改善伙食,平时里吃到肉还是比较稀罕的事儿,到了春节各家就要杀猪宰羊了,平时出去放羊的记忆犹深,那时的想法也不至于像现在的人以宠物的态度去看待,养他们还是以初始的思维,为了吃,为了买了换钱等等目的,而基本上每家宰杀一只羊或猪可以吃上一个月,包饺子的时候剁成馅儿,做成炒菜的原料,做成羊肉汤等等,其它还有有些记忆,比如谁家小孩儿流口水,就让他含一根猪尾巴。
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每年春节都在变化中度过,从小时候大家一起玩着度过到读书时逐渐开始缩短时间,新春每年都在过,却开始逐渐少了点旧岁的回忆,工农业的进步使得产品也在不断升级,长大的孩子不在耕种而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儿童在村里,每年带回来的是劳动报酬提高了收入却更多的攀比,尤其是更多的精神空虚,赌博仿佛成了唯一的缓解,畜牧业的发展使得农民自己已经不在杀猪宰羊而转向出售初级活物购买生肉或熟食产品。多年前的生态已经破败不堪,垃圾围城更是显著的问题,原生态的河流、水井已几近干涸,地处北方不得不靠调水工程引来黄河水,小时候小河捉鱼带回家让奶奶坐着吃的乐趣和美味不再有,替代的不再敢吃任何东西,吃鱼担心重金属,吃菜担心农药,吃粮食还在担心转基因,有了金钱,丢了健康,有了发展,丢了生态,迎来新春,丢了旧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