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了年收入低于6万的负债家庭,我终于明白借贷的真相

看了年收入低于6万的负债家庭,我终于明白借贷的真相

作者: 光年meo屋 | 来源:发表于2020-12-24 12:07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某金融借贷广告被人骂上热搜,这些借贷广告的剧情都很弱智,但不要觉得它弱智,就没人去看,更不会有人去借。

    恰恰相反,正是这些弱智剧情才让借贷公司有收入和用户。所有的广告都有目标受众,广告本身就是一种用户筛选。

    针对的就是不觉得它弱智的,对内容偏好偏底层的用户。

    别小瞧了广告剧情弱智,就靠它筛掉那些对内容有鉴别力,有基础审美和智商,以及对借贷戒心的用户。甚至越弱智越好,这样筛选起来越高效!

    知道这个,就好办了,那么这些广告的目标用户,是谁呢?

    必然是那些不太“聪明”,不了解借贷真实面目的用户,只有他们才会把自己带入到这些广告的应用场景中。

    就像“连续喝了十年生姜的人,竟然变成……”这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垃圾养生广告,但对于一大堆n线的中年大爷大妈来说,这就是一篇干货科普文。

    就像京东借贷的明显智商也不咋地,但这些莫名其妙的地方恰恰好都打在了目标用户的敏感点上。

    比如遇到乘客晕机呕吐,空姐不提供呕吐袋和药物,建议人升级头等舱,关键是头等舱就不在飞机上了吗?就不晕“鸡”了么?

    然后大老板天天跟人挤经济舱,跟超级英雄一样,哪里有人缺钱,哪里就有大老板的身影。

    朴素而且一定是身着迷彩服的农民工,傲娇跋扈的暴发户和白富美,路见不平的霸总。

    广告的套路,都是用对应阶层的角色及其敏感点(家人,钱,身材,相貌)讽刺打击,让目标用户的情绪,能瞬间被激发,最后通过剧情转折,比如超英霸总帮助路人痛击坏人,底层主角亮出上流身份,完成升华,同时把产品讲出来。

    所以弱不弱智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目标用户的愤怒点,让他们印象深刻。

    前一阵子,就像正道的光土味剧情,什么“我被同村李狗蛋欺负,于是给家父打了电话让他爸下岗”;“员工为公司收益上调还款利息,总裁怒了,员工傻了”等。在这个前提下,剧情粗制滥造不重要,有人看才重要。因为这些奇葩的剧情在用户脑子里形成了记忆点,才有流量,才能恰饭。这时候如果有人缺钱,就会想起来还有这么个借贷产品。

    广告一般会分成两种,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品牌广告就是说咱家产品多么多么好,质量杠杠的,谁用谁知道。而效果广告就是卖货,赚钱,蹭流量。

    借贷就没有品牌广告了吗?当然有啊,像之前的花呗,就很有情怀:

    至少用普通人的生活,把借贷包装的客气点。

    类似于京东金融的广告就是后者,人家要的,原本就不是品牌美誉,变现才是唯一目标。为什么要在一个狭小的的场景里,塞入这么多强行的巧合?就是为了把情感点打在目标用户的心尖上。直接就下沉到最底层的农民群体,还煽动这些最底层的人,动不动就是十几万几十万的借贷。

    为什么非要面向下沉市场?

    2019年的《金融稳定报告》报告中提及,年收入低于6万元的有负债家庭中,有0.8%的家庭债务超过50万元,意味着这部分家庭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需要用近10年的全部收入偿还债务。他们的平均杠杆率(286.9%)是年收入36万元以上家庭平均杠杆率(89.0%)的三倍还多,同时也显著高于其他收入水平组

    一句话,就是越穷越借钱,越借钱越穷,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现在主流的借贷平台在科技的加持下已经把前期风控做到了极致,大多数人其实是过度的低估了催收的能力和自己反催收的能力,很多人只要一个电话打到他父母、同学那里去,他其实就已经扛不住面子问题哭着求着要还钱了。而下沉底层的这批人自带隐秘优势,他们在社会上几乎没有话语权。

    有段话说,2%的人掌握98%财富是典型的当铺思维;现在就是要让2%的人掌握120%的财富,剩下98%的人负债20%。除了非必要,尽量不要负债。当资本疯狂渗透与压榨最底层,极有可能动摇大厦根基。同时也只有通过国家,依法监管,重罚毫无下限的贷款广告,不要再让一无所有的穷人,被资本家社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了年收入低于6万的负债家庭,我终于明白借贷的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cm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