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准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三)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多少家长努力的目标。起跑线在哪里?起跑了比的是什么?绝大多数家长一定会响亮的回答:起跑线就是孩子出生后啊,比赛内容无非知识加琴棋书画技能,以后上学甚至走上社会技高一筹,胜人一筹。这就是赢在了起跑线,成为了人生赢家。现实真能如此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50827/15c8b3a85a02f9ee.jpg)
最近看到杨澜与浙江大学校长郑强的对话视频,郑强说到现在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而是累倒在起跑线上。还说到:懂教育的人应该重视中途的加速度而不是起跑线上的加速度!而我要说的是起跑线上的好心态、好性格、好身体、好习惯的准备才能让你在中途速度能加上去,否则光凭你起跑线上加速度学来的知识技能到中途没有好心态、好性格、好身体、好习惯的配合,速度还能加上去吗?还能最后冲过终点线成为人生赢家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正如郑强教授说的:跑的远、跑的久,比起跑、抢跑重要的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50827/76ad62ff2f1852a3.jpg)
学龄前0到6岁,是人生的起跑线,很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听儿歌、背唐诗,认字、读书、学画、学艺术甚至进入小学前还比拼着上幼小衔接班。总认为这样孩子就赢在了起跑线,到小学到初中就可以胜人一筹。如果学前起跑线上没有注重孩子良好性格培养、各种好习惯的培养,那想要入学后胜人一筹恐怕只是美好的想象!
学前起跑线上健康基础,以及良好的心理、情绪、快乐能力是后面途中加速度的助力器。要让孩子最早的认识自己的情绪、到学会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到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让孩子起跑线阶段就能养成成为情绪的主人,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心理。人生终极目标追求是快乐、幸福!快乐、幸福也是一种能力,是需要去培养的能力,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潜移默化也好,主动去培养也好,要让孩子养成快乐的习惯并培养孩子正确的幸福观。以后学习也好,工作也罢,快乐是自己找的,要有这个快乐的能力,幸福是一种感觉,有正确的幸福观,就有了幸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50827/3c6bdda3c72387b6.jpg)
起跑线上好习惯的养成,更是后面比拼的根本。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与作息习惯,有关一生的健康。没有健康,一切等于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思考习惯,以及专注力的培养,对入学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对以后学习成绩上加速度的努力才能成为可能。起跑线上除了心理、情绪、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生活中比如物归原处、美育、礼貌、做人品德的培养也是要先入为主, 要真正的赢在起跑线。学前起跑线上去背儿歌、唐诗、认字,学拼音,学加减,真的不是起跑线上的重点。我尤其反对幼儿小学化,提前学拼音、学加减,生怕输在别人的后面。有了起跑线的一切好习惯,不怕上学会跑不过别人,达不到最优,但绝不会落后太多。起跑线上只知道灌输知识,没有好的习惯,抢跑学来的知识很快用完,反而还因为入学后没有课堂上知识的新鲜感而造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贻害整个人生学习阶段。不认真听课的危害有多大?一节课没有认真听,知识点欠了一节课,一天没认真听欠一天,然后像滚雪球,越欠越多,也就越没有了学习兴趣,然后越欠账,造成恶性循环。只有养成专心听课,知识当堂消化,当日掌握的好习惯,才会学习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信心,成绩进入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好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也不完全是智商,而是上课认真听讲,当日消化吸收中来。
再说杨澜与郑强的对话视频中,杨澜说到一个园丁与木匠的故事,园丁是每天给花、给植物阳光、雨露、施肥、浇水,促进生长,而木匠是拿到一块木头按统一格式做成桌子椅子。面对我们每家各有特色的孩子起跑线我们是做园丁还是木匠呢?我觉得还是应该选择做一位园丁,根据我们园子里的不同苗施与不同的肥,再给予阳光、雨露、浇水,使他们茁壮成长!而不要成为木匠,只会打造没有生命力的统一格式的桌子、椅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