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准备20年的考研了。今天发现自己并不是很想去看语言学的书,尤其是满满的英文,反倒是政治书我一翻再翻。我不太喜欢文学,或者说我不喜欢一些负面的情绪。我的处事原则比较随性平和,所以我觉得学习文学需要缘分,看书也需要缘分,仅此而已。
想想自己今天的排斥原因,从翻看中国近现代史,当然不是史书,我的史书比较少,可以再找找,大学好像有这个课本。
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今天和一位研友聊天,聊到了自己,自己说,我除了对学习沉迷,好像对其他事情都不沉迷,不过还好,我曾经对小说《泡沫之夏》比较喜欢,然后也就还好。我一直都坚持着学习,曾经我觉得学习挺辛苦的,为什么呢?因为一些问题需要时间,我发现一般的题目大家都会,想要得成绩好就得在把一般的题目做好的时候,再在大家不会的问题上下功夫,这样才能走在前面。我为什么想要走在前面呢?好像是习惯吧,姐姐好像初中就是,我也因此跟随,加上那个时候觉得李思思好棒,然后也就希望自己棒棒哒。这是对自我价值的进一步探索,不过并没有什么。在学习上是这个样子,可是在生活中不是,生活中我是一个喜欢自我欣赏的姑娘,五六年级是,我喜欢穿干净的衣服,喜欢看自己长长的腿,有时间还会把自己的衣服搭配一下。这就是我。
回到自己思考的问题,对于语言学的进一步学习我比较抵触,抵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学习的是英语语言学。我对于自己专业的探索其实自己的感觉还比较少。
一直以来我好像习惯了自己学习好的这个属性,我小学英语并不好,音标我都不认识,也没人教我,还挺让我挫败的呢,我们那个时候班级里面的孩子英语都还好,可能从小有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心态吧。所以我也就还行。对了,想到了,哈哈。我看到姐姐高中我初中的时候她因为物理不太好哭,我不希望学科太过影响我的情绪,我觉得我的情绪比学科成绩重要,原来这就是我讨厌初三班主任的原因。一个人的情绪,健康良好是很重要的,她打破了我的这个,所以我讨厌她。考的不好没关系,调整我的方法,可是为什么要影响我的情绪呢?摊手,真是个让我无语的人。
好了,这个完了以后呢,对了,就是初三,我因为不喜欢班主任,她教政治历史,我觉得这个女人感觉不会教政治历史,她的观念很老套让我觉得。相反,我很喜欢我高中的政治老师,他耐心,温和,有逻辑哈哈,脾气很好,他比一般的老师要好,一般的老师学生不理解一个问题急了就打,没错,是我初中遇到的一个丑八怪老师,好吧,我不喜欢我上的初中的一些老师。我挺喜欢我遇到的高中的一些老师,至少高中老师不动手打人呀。
我对于学科的确会有偏好,只是为了总成绩不差,所以我基本上不偏科,可是这也错过了发现自己兴趣爱好的时候,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