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城市文化和传承

城市文化和传承

作者: 张毛丽 | 来源:发表于2017-03-29 16:25 被阅读217次

    今天已是来运城国际学校的第四天了,也慢慢地和老师们熟识起来。今天中午吃饭时和教音乐的曹老师还说起禹州,她摇摇头说不知道。许昌你知道吧?噢,许昌呀,那是曹操的老家吗?是呀,我们就是来自河南许昌,著名的魏都,有时间来许昌看看曹丞相府。看来,以后出省了就要说我们是许昌人啦!

            ――前言

    城市文化和传承

    这两天吃过早饭就在七年级听老师们讲晨诵,晨诵内容是魏晋诗歌。可能因为前段时间我和我们孩子刚学过《世说新语》吧,对这个时期的人物、故事别有深情。魏晋乱世,却是一个思想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格局,对生死有一种新的认识,涌现出一批批文人志士。曹家三父子作为“建安文化”的代表人物,再加上曹操在政治舞台的成就,先走进曹操的诗歌就显得理所当然了。昨天我和七年级孩子学习了《薤露行》,今天又学习了《蒿里行》,两首诗歌讲述的都是曹操面对朝野的动荡,四起的战火,生灵涂炭的忧伤。读着曹操的诗行,这个有着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纵横文坛的文学家的形象一点一点清晰起来。此时的他忧国忧民,诗歌慷慨悲凉,一代枭雄的责任、豪迈尽显于诗词之中。

    城市文化和传承

    这些内容的学习让我想起几年前,许昌教育部门每年都有一个面对中小学生的征文活动――曹魏风,许昌行之类的。让小学生感悟三国时的风貌,许昌作为三国时魏都的风貌,曹操当年的风貌。可两千年前的故事和人物靠感悟怎能行?孩子们怎能写?老师从何指导?我们的小升初考试和中招考试不考这些内容呀,中小学老师也不教这些内容呀,中小学教材中涉及到曹操的内容很有限呀。老师和孩子对曹操的了解都是来自《三国演义》的影视或书籍,小说中的曹操阴险狡诈,心胸狭窄,多疑多变,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一个“反面”人物让孩子如何下笔?盲目中,文章是慌乱的,内容就变成了歌功颂德式的热爱家乡类的主题,附上孩子临摹出的曹操的画像。匆匆交差,然后这个任务就以任务的形式终结了。就这样,孩子们错失了一次认识三国历史,认识曹操的好机会,老师们错失了一次了解魏晋文化的好机会。

    城市文化和传承
    城市文化和传承

    现在想来,当时教育部门组织这样的活动用意是好的,传承许昌这座历史古城的文化,可采用的方式是不是太突兀、太单一了呢?没有《三国志》的学习,没有《后汉书》做积淀,没有对魏晋时代的文化的了解,即使生活在许昌这座城市,它依然只是一座城市,在孩子们的眼中、心里,它和其他所有的城市一样,只是一个繁华的都市,没有历史的凝重。而曹操,也只能是一个名字,而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不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也不会是“建安风骨”这个文化符号。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承,靠一篇篇征文是不能完成的。这段历史的漠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是许昌人的一种遗憾,是许昌文化的一种缺失。

    城市文化和传承
    城市文化和传承

    还好,有孩子很幸运的拾起这段历史,尽管他们不是许昌的孩子,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坐在运城国际学校的教室里;还好,有这样一批兢兢业业拾起历史的可敬的老师们,尽管他们此刻只是将这串珠花赠予运城国际的孩子们;还好,有了这些前面引路之人,我们教育界的真正的教育者一定会踏辙而往,给孩子一双真实看到历史的眼睛,让整个中国的孩子都能如运城国际的孩子那样,在明亮的教室里,重温中国曾有的风起云涌,在那一段段历史中学会以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学会真正实用的语文;还好,我们幸运至极,正走在这条路上,禹州的孩子也正走在这条路上……

    城市文化和传承
    城市文化和传承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历史,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文化,让城市文化成为一种符号,让孩子提起自己家乡的历史都能娓娓道来,并活出符合这座城市的精气神来,这才是传承!

    城市文化和传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城市文化和传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fy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