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我们学习了关于IPO抑价:留着桌子上的钱是坏事吗?本节我们来看上市制度:科创版究竟带来了什么?了解我国新的上市制度。
为什么像百度、阿里和腾讯这样的巨头,还有京东、小米、美团这些企业,都选择在境外上市呢?其实,这暴露了一个问题:我国的上市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我国在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成立的原因,就是想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一次重大的改革,我们要试点注册制,开启一个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型的伟大尝试,希望借助这次转型,把更多优质的企业吸引回来,在我们的资本市场上培育出一大批科技创新型的企业,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科创板相关讯息:第一注册制和核准制的本质区别、第二我们来拆解一下科创板、第三如何看待科创板的未来。
首先我们来看核准制和注册制最核心的区别是什么?就是一句话:核准制的核心逻辑是,一个企业到底能不能上市,由政府、监管层来决定,它是一个行政决定;而注册制下,一个企业能不能上市,最终是由市场来决定的。
而注册制的核心逻辑,是由市场来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可以上市。前面所有这些实质性的审查,政府都不管了,都交由市场来决定。就是把企业是否上市的权利,从发审委、证监会让渡给证券交易所。
核准制下证监会、发审委最重视的就是申请上市公司盈利的可持续性和可成长性。但是,在注册制下,一个公司的盈利的可持续性和成长性,不由发审委来说了算,而是交给市场去做判断。在注册制下,监管机构最重视的是公司的信息披露,它要确保上市公司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向公众披露自己的信息。
接下来我们来看科创板的本质是什么?它其实就是我国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的一个试点。所以它很多制度的设计,对标的都是美国的纳斯达克。那么,科创板究竟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那些转变呢?
首先,科创板对上市工时的盈利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科创板不在要求上市公司盈利,而主板必须至少要8000万,创业板至少要5000万。
再者就是涨跌停的变化。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有一个10%的涨跌停板,也就是说你的股价每天最高涨10%,最低只能跌10%,超过这两个限制,就必须停止交易。而科创板上市前5天不设涨跌限制,5天后涨跌幅也扩大到了20%。
最后科创板允许那些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上市(阿里、京东、小米)。就是指一个企业有两种股票在运行,也叫做AB股。A股和B股的现金流权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说企业如果要分红,A股的股东和B股的股东在分红上的收益,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区别在于,A股和B股在投票权上有非常大的不同,A股一般是一股一票,而B股是一股十票。
科创板在退市制度上也有很大的改进,除了重大违规退市的原有要求以外,科创板还设计了像规范类、交易类、会计类这3套退市标准,号称史上最严的退市标准。
如何看待科创板的未来?我们怎么来判断科创板的成败?如何看待科创板的未来?可以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层面来看。
第一3到5年内的小目标。它包括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看能不能真正由市场来决定发行节奏。过去,我们新股的发行节奏受到了很多的行政力量干扰,比如说我们的IPO曾经暂停过9次,最长的一次被暂停了14个月。所以,如果我们想真正让注册制成功,就应该避免监管层对于发行节奏不必要的干预,真正实现市场化。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退市制度。如果我们国家能够实现上市节奏的市场化,并且能够真正执行严格的退市制度,那么,科创板3到5年内的小目标就能实现.
第二5到10年的中期目标。衡量科创板到底是不是成功,我们就要看它在5到10年内,能不能真正培育出一批优质的、具有高成长性、高创新性企业,比如说能够吸引像腾讯、小米这样的企业在内地上市,让它们从国内的市场上获得融资,快速地发展。
第三长期目标,就是在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我们能不能以科创板为起点,在中国所有的板块都实行注册制,真正让金融来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企业长期的创新,产出那些真正具有颠覆性的科技成果,帮助我国实现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总结:科创板的成立,其实就是我国资本市场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型的一个试点。科创板有一整套新的、更符合市场规律的顶层制度设计,它的目标,就是吸引那些具有高成长性、高创新性的优质企业,能够留在国内上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