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朋友圈又被各种婚礼现场刷屏。
我跟一个92年的哥哥感叹此事,他说“到了合适的时机,该结就结呗。”
回头一想,结婚生子似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顺其自然的事,在我们镇上到了27.8岁,再不结婚会被街坊四邻说三道四。往往催着我们结婚的不是遇到了真爱,而是再不结婚就大龄剩女了。
我们被催促着去做了很多我们还不想做,但这个年纪“该”做的事。不知道等我们老的时候,会不会后悔,年轻时候过早地奔赴了这场生活的浪潮。
2
20-25岁真的处于人生的一段尴尬的时间,一边刷着朋友圈,一边抱着枸杞保温杯丧着。
有人雅思考了8.0,申到了哈佛的交换生
有人才大二收到了BAT的offer
高中同学已经开始发请柬准备结婚了
初中同学的二胎都生出来了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时间一点点拉开。
3
前些日子,一位刚毕业两年的学姐给我发了请柬,说自己下个月结婚。
好半天没有缓过神,曾经在我心里女神一样存在的人,竟然选择刚毕业就结婚。
那年我大一,她大三。每天看到她朋友圈发的都是参加各种论坛、去做志愿者、社会实践,忙碌是她整个大学生活的写照。
在我迷茫而不知所措的大一生活里,她给了我很多指点。在我一次次不想在写新闻、改稿子的夜晚,她都在手机那端陪着我。
她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准备人大的新传研究生,最后败在了面试关。也是从那之后,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我只知道她复读了,却没有勇气跟她说“无论怎样,你在我眼里都很优秀。”更不敢告诉她“考研并不是唯一的路。”
婚纱照上的她比大学时更光鲜动人,一遍遍地看那个满脸幸福的笑容,实在没忍住去问了她。
“我以为你会在事业上很厉害的,我一直都视你为榜样。”说出这话心里也有些后悔,我凭什么要让她活在我的想象里,也许这样的生活也是她所期望的。
“觉得自己没有太多的青春用来折腾了,想早点结婚,想早点有个家庭。”
“嗯,祝你幸福呀~”
青春的前半段是对未来有着无数美好的期盼,后半段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味道。两者都是生活本身,一直做英雄的人也会累,一直单枪匹马的人也想有个依靠。
4
在我把这件事絮叨给朋友听的时候,我不仅收到了如下的消息
还收到了一个未来的干儿子干闺女。为此,我准备多读两年书,趁我还是个学(bao)生(bao),希望你们快点结婚,我可以省下一大笔份子钱。
5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忙着背井离乡,忙着四海为家。
十多岁时有的那些远大志向,慢慢地被社会抹掉,连棱角都没了。
过年的时候我跟我妈在家讨论,等我到了她这个年纪,新年的习俗是不是会更简单了。
小时候,家里过年供老人,都会有七八种摆盘的讲究,爸妈那一代的人就学了一半,过年的时候只剩下了简单的照片和蜡烛。而对于新年时会做很多菜,炸各种小吃的期待也逐渐淡去。
过去住在村子里,街坊四邻都是亲戚,凌晨四点起床拜年。如今都搬进了小区,几年过去了,谁住在哪栋楼里都不知道。凌晨起来拜年,变成了零点在朋友圈祝福然后睡到天亮。
为什么会有过年返乡的大潮?因为很多人期待小时候过年时的仪式感,而这种仪式感,在经济发展越快的地方越淡。
有一次跟北京的朋友聊天,她们在北京是怎么过年?
以前还住在胡同里的时候,天还没亮就起床出去拜年;前几年是在世贸天阶喊倒计时,就算到了新的一年;如今宅在家里听着春晚的倒计时,发个朋友圈就睡去了。
最后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仪式感是被我们一代一代过没的。
到了28.9岁不结婚就是大龄女青年,到了31.2岁还没结婚就是有问题。忙着快速繁衍后代的同时,却忘了把仪式感教给他们。
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觉得越活越简单,意味着越活越退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