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药姑山之恋

药姑山之恋

作者: 天下雄歌 | 来源:发表于2024-01-30 08:47 被阅读0次
    瑶祖故里入口 瑶人出世歌

    身处南国多年,我到过广州的白云山、惠州的罗浮山、东莞的观音山和深圳的梧桐山,给我的印象是山岭俊秀、婀娜多姿,讨人喜爱。虽然其中不乏有险峻的山峰,但与我故乡的药姑山相比,总觉得少了点亲切和粗犷的感觉,因此我更偏爱故乡的药姑山。

    药姑山,又名龙窖山,为幕阜山余脉,跨湘鄂两省,毗邻临湘、通城、崇阳和赤壁四县,方圆两百多平方公里,由七峰、十岭、十一座山组成。一座座雄伟的山峰,横亘在天边,大气磅礴,郁郁葱葱,云雾缭绕,山水相映,仿如人间仙境。

    我的故乡就在药姑山脚下,一个叫山咀的村子。走出家门,抬头就可以望见不远处的山峰。阴雨时刻,整座山隐没在云雾里,天地相接,蔚为壮观。待到雨霁天晴,云蒸霞蔚,碧绿色的山峰直入眼帘,久看之下,仿佛看见三位药姑仙子站在云端,双手合十为民祈福。

    风景秀美的药姑山,不仅因生长百药闻名于世,而且有关其来历的美好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历史上,药姑山有江南“天然药库”之称。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多次到药姑山采集药物标本,他为编写《本草纲目》,足迹踏遍药姑山,曾云“药姑山上百草全,只缺甘草与黄连”。他曾在此研究蕲蛇,写成《蕲蛇传》。至今还流传着李时珍在此山采药的许多趣闻轶事。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也曾多次按落云头,迷恋山中秀美的风景。

    药姑山的名称由来,和医药紧密关联。相传许多年前,从竹屋李家来此结庵居住的李氏三姐妹,喝山泉,食野果,箬叶遮身,故此山又名箬姑山。当时有一种叫“打摆子”的疟疾在当地流行,李氏三姐妹上山采遍百药,反复配方,亲口尝试药效,找到了“有病治病、无病防灾”的药剂,挨家挨户送到当地百姓家中,分文不取,使人们免遭疾病的困苦。百姓对李氏三姐妹感激不尽,把他们视为下凡的神仙,在家中设立牌位,每日烧香膜拜。三姐妹的善行,感动了上天,王母娘娘把她们升天成仙,封为司药女神,专司人间百草,此山就此称药姑山,山上至今还存有三姐妹升天成仙的遗址三仙坛。

    在革命战争年代,药姑山曾是湘鄂红军医院的所在地。1932年,红军十六师师长徐彦刚、团长赵琪带领农民赤卫队,在该山区同国民党十九师浴血奋战,在该山大港冲、栗树坡建立红军医院,后秘密迁至楠竹沟。那时医药设备十分落后,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我红军医务人员利用该山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千方百计抢救了一批批红军指战员和地方干部群众,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进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眼光的企业家看准山上的金刚藤药材,办起了制药厂,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型现代化中药制药企业。

    药姑山的山山水水,与我们乡村血脉相连,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

    少年时期,我曾跟随父亲到药姑山上砍柴,沿着东冲水库往内冲进发,多次到达雷公岩、三仙坛和大风塝。饿了,摘山茶苞和野猕猴桃吃;渴了,掬一捧山泉水,凉透了心田;累了,倒在绿荫底下,美美的打个盹,精神倍增;伤到手脚了,随便抓一把草药敷在伤口,立刻可以止血止痛。多美好的药姑山啊!郁郁苍苍的森林里,百鸟争鸣;密密麻麻的竹林里,山风阵阵;深不可测的老龙潭,瀑布声声;山背面,传来悠远的火车汽笛声。所有这一切,叫人终生难忘!多少回,梦里重回故里,登上药姑山顶,感受山风烈烈、松涛阵阵。猛然间失足,掉入老龙潭里,恍然惊醒,心中怅然许久。

    药姑山的泉水,顺着山势流下,主要汇聚到山脚的东冲水库,成了库区几万人的生命之水,起着发电、灌溉及饮用的巨大作用。每到“双抢”农忙时节,因供水紧张,“抢水”就成了库区几个生产队的主要任务。虽然大队明文规定每个生产队按照分配的时段来供水,但总有一些调皮的队员,深更半夜趁别人打瞌睡时堵住别人的水口,让更多的水流到自家沟里。一旦被发现,两个队守夜的社员就缠斗在一起,拉拉扯扯之后,一起倒在冰凉的水渠中,最后都不亦乐乎的大笑起来,湿漉漉的爬起来握手言和,互相谦让放水,夏夜的蛙鸣声都为之喝彩。

    有了山泉水,就可以浇庄稼和菜地了。菜地那些萎缩的菜苗和瓜藤,如同吮吸到大地的乳汁一样,昂起头来茁壮成长。有一天,我看到堂哥蹲在自家菜地边,用小刀把一个小冬瓜切开一个口子,然后把从爹爹那里偷来的一颗酒曲塞进去,按原样盖上切掉的部分。我拍了一下堂哥的后背,小声说:

    “细哥,你在干什么呢?”

    “我在熬酒呀。上次看爹爹把酒曲放到盛满米饭的木桶里,不久就放出酒来了,我想用冬瓜试试。”堂哥望着我,一脸认真的说:

    “老弟,你要保密,不能告诉其他人。”

    “好,一言为定。”我伸出手指,和堂哥拉钩约定。

    一个多月后,我和堂哥摘取那个冬瓜,来到屋后的竹林里,切开冬瓜,一股酒香味扑面而来,尝尝有种奇怪的味道,效果不理想,于是随手丢在竹林深处。由于我从小受爹爹影响,也能喝点小酒,突然脑海里灵光一闪,拍着身边的竹竿,问堂哥:

    “如果我们把老爹爹喝的谷酒灌进这个竹筒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呢?”

    “那我们就试试看。”堂哥说干就干,我们分头行动。堂哥从家里带来钻头,我舀来一碗谷酒。我们一起在一根细小的楠竹上面钻了个孔,用注射器废弃的针管,将谷酒引流到竹筒里,灌满后,用面团堵住竹孔,再用粽叶绑在孔上,一来防止酒精外溢,二来做标记。几个月后,我去砍根楠竹做钓鱼竿,突然想到灌酒的事情,于是叫来堂哥品尝竹筒酒。开孔的那一刻,一股醇厚的酒香味弥漫在竹林里,我用吸管吸了一口酒,芬香浓郁,醇和甘爽,味道美妙极了。堂哥也接着吸了两口,喝完赞不绝口。直到后来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竹筒酒,我才知道我们当时的行为或许给了行业一定的启示吧。现在我们故乡开发的隽州篁竹酒,依托药姑山及周边楠竹资源,必将成为市面上万众瞩目的一款好酒。

    千百年来,瑶族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千家峒。而药姑山即为瑶族发祥地之一,至今其主峰南麓大风塝一带还遗留有大量石寨、石洞、石井、石台和石墓葬等一百多处瑶族原始石群文化遗址。

    2001年,中国瑶学会近百名专家学者聚集药姑山,经过严格考证,结合地方史志,最终确认了它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是湖北唯一的瑶族先民聚集落地的地方,是全球三百万瑶族同胞的精神家园。

    历史赋予药姑山圣山的使命,时代谱写龙窖山辉煌的乐章。我们当地政府正在打造“瑶祖故里”这张名片,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经济,造福子孙后代。

    今年国庆节,我开车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从县城到乡镇,清一色新修的柏油公路。快到大坪集市时,只见公路两旁全部是古色古香的民居,墙体洁白,屋顶雕梁画栋,好一片整齐美观的建筑!目前建设的美丽乡村,让我大开眼界,颠覆了我两年前的认知。那时虽有水泥路,却是坑坑洼洼的,路又窄,两车双向并行都很困难。如今公路已经全部翻修加宽了,房子也全部装修翻新,现在农村的日子跟过去不可同日而语,集体奔小康。就连我久居南方大都市的人,回来都没有一点违和感。

    既然回了老家,就不免去一趟瑶祖故里--瑶族村,开车几分钟就到了。

    “张打铁,李打铁,打到张家门前落大雪......”循着热情奔放的歌声,我来到瑶族村遥望千年广场。瑶池岸边广场,两只巨大的牛角拔地而起,中间的石座上竖着一面大铜鼓,非常震撼的画面。一支穿着瑶族盛装的队伍正在表演“拍打舞”,整齐的动作,铿锵的音乐声,仿佛正在召唤世界各地的瑶人回归故里,来感受故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仿佛正在召唤隽州外出的游子回归家乡,来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蜕变。

    巍巍药姑,瑶祖故里;遥望千年,只为等你!

    忘不了瑶池里面的千倾碧波,忘不了牛角铜鼓的长空演绎;忘不了精准扶贫的干群协作,忘不了美丽乡村的浪漫故事;忘不了隽州风土的千古奇谈,忘不了鄂南明珠的今昔变迁。我诉不尽对出生地的思念,我道不完对药姑山的依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药姑山之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mn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