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就做,尽管去做吧,这是体育精神的写照,也是实践精神的彰显。作为教师,我们很多时候也需要喊喊这句口号,敦促自己进一步努力,以实现各个成长阶段的突破。
“教育、教学、教研”是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三大关键词,而“教学”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存在。站住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是每一位教师必然经历的成长阶段。
这一过程仅靠时间的叠加无法完成,而需要教师不断地设置目标,迎接挑战,在无数次实践中磨炼自我。
日常教学中,备课、写教案、上课、课后反思、教学评价、学生个性化辅导、选修社团任务等,这些“常规动作”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心力,老教师不例外,青年教师更要注重。“上好每一节课”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去实践。
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其思想境界、行事作风、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因而,国家在教师培养方面也给予了科学的设计和制度的保障。
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应积极发现和挖掘自身特色与潜能。教师队伍中那些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于漪、钱梦龙、宁鸿彬……哪一个不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我打磨而创建了一片新天地。
教师不能是搬运工,尤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节课。
成长为特色教师、学者型教师的这份答卷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时代要求,遵循学科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寻找生长点和突破口,敢想敢做;还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自问:
“我”关注的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能很好地对接吗?“我”能通过这一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吗?“我”究竟想以什么来助力他未来的发展呢?这样的思考才是教育教学的意义所在与价值所系,才能使我们意识到使命感和责任感并非遥远有距离的词汇。
当然,要实现个人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还要突出“任务”意识:大任务有三五年的成长规划;小任务有近在眼前的公开课与学科讲座、教学基本功大赛、论文写作、文章发表、课题研究等,以学期为单位去“闯闯关”“练练手”,不躲藏不懈怠,以承担任务增经验,以科学规划助发展,脚踏实地,知明行笃。
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得好:“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真正的成长终究离不开点滴的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