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杀人回忆》观感

《杀人回忆》观感

作者: 不完美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7-03-08 07:28 被阅读0次
    《杀人回忆》观感

    多年观影的经验告诉我,女生大多喜欢点选越虐越爽的“韩剧”,而“惊悚悬疑剧”在大多数男生的观影菜单里名列前矛。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的答案是前者让女生心甘情愿地——哭,而后者会让女生惊心动魄地——怕。

    然而作为男生,对于女生惧怕的东西往往是勇于尝试的,似乎这样较能显示出男子气概,更能在她们处于危险境地的时候伸以援手。当然“惊悚悬疑剧”能给他们来带强烈感官刺激、缜密的逻辑推理以及拨云见日的真相大白。

    然而韩国电影《杀人回忆》虽然作为一部“惊悚悬疑片”,却在提供了一大堆感官刺激和逻辑推理以后,扔给了观众们一个情理之中却又意料之外,合乎逻辑又充满想象的开放式结局。

    影片结局是这样的:成功转型为民主社会的韩国,田间宁静祥和,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昔日的警官已经成为商人,养儿育女,但当他路过当年的稻田时,又经不住走到当年发现第一具尸体的田垦排水管前。 从一个天真的女童口中得知,凶手不久前来过此地。 再继续追问,答案让所有人都为之绝望——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影片以中年朴探员闪着泪光、透着惊愕与茫然的复杂眼神结尾,留给观众的是一个没有答案的结局。

    原来在十七年前,小镇上的年轻女子接二连三被残忍地杀害。小镇上的朴探员和卢探员没有接受过系统严格的司法训练,对刑事犯罪现场保护力度不够。 落后的审讯条件和办案能力加大了探员对口供的依赖性。有罪推定的思想使讯问的目的就是拿到口供,非法的询问方式,并且没有连续的录音。证据在定案过程中显得完全不重要,凭直觉和暴力刑讯逼供一味地追求破案率。

    而来自汉城的苏探员则满怀着自信与理想,依靠科学的推理,冷静观察和分析,几次排除了嫌疑,通过雨夜被害的红衣女子、女子学校的神秘传说、电台播放的悲伤情歌、匿名的点歌人……等一系列线索,剥丝抽茧步步接近真相。几乎锁定了那个英俊的点歌人就是凶手,虽然要靠证据说话,所以必须等待DNA化验结果,然而此案的真相似乎已呼之欲出。

    最后一个受害者是高中少女。少女凋零的生命,令人作呕的死状,未闭合的双眼,和苏探员不久前亲手为少女贴上的创口贴,如今附在一具毫无生气的尸体上,罪恶之手不放过青春的生命。 理智冷静的苏探员终于崩溃了,他宁愿相信久等的DNA报告只是一纸谎言,也要终结眼前的罪恶,于是掏出手枪愤怒的射向疑犯……

    我想该片之所以在网上好评如潮,甚至至今都被一部分观众公认为韩国电影的NO.1的原因在于——他是一步脱离了纯粹低级趣味的“惊悚悬疑片”。一方面,导演在片中撒下了众多线索、埋下了许多伏笔,但每一次看似逼近真相却又让观众感觉真相扑所迷离,像是在水中用竹篮捞月,在沙漠中遇见海市蜃楼。

    更为经典的是导演在片中嵌入了多层次的隐喻。比如说“杀人回忆”,不仅仅是罪犯杀人,八十年代韩国,时值韩国军政统治时期,历史上的韩国正在经历转型,处于民主运动的关键时刻。 大街上的示威游行不断、无休止的防空警报、学校的救护演习、军警被拉去镇压游行、司法体系混乱,刑讯逼供滥用,证据保护不当,缺乏保障的整个社会都处在潜在的不安定状态,到底是罪犯杀人还是社会杀人?发人深醒!

    比如说结局中女童描述杀人犯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得不由让人细思极恐,在那个混乱年代,十七年前小镇上那么多普通人谁都有可能是杀害女孩子们的凶手。

    在这个漫漫冬夜,再次向您推荐影片《杀人回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杀人回忆》观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ov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