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从《疗愈你的内在小孩》看,“重男轻女”的父母对女性成长的伤害

从《疗愈你的内在小孩》看,“重男轻女”的父母对女性成长的伤害

作者: 灵林玖玖 | 来源:发表于2021-05-18 10:13 被阅读0次

    重男轻女,在全球范围内来讲,似乎并不是什么秘密。

    欧美国家通常用“男孩偏好”来表达想生养男孩的倾向性,潜台词就是如果只能生一个孩子,最好是男孩。

    中国“重男轻女”的偏见由来已久,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化成了男尊女卑的思想。

    本以为,我们已进入二十一世纪,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也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应该不会再有“重男轻女”的事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的脑中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女孩的出生和成长过程中投以蔑视的眼光,减少家庭资源的投入等不公正的行为。

    近几年来,一些有关女性在家庭受到“重男轻女”思想伤害的影视剧播出后,引起了观众热议。最典型有三个影视人物,分别是《欢乐颂》的樊胜美、《都挺好》的苏明玉、《安家》的房似锦。可惜,这些电视剧侧重于表现她们在经济上被原生家庭剥削、压榨的一面,而她们在情感和精神层面受到的伤害则表现得隐晦而不充分。

    幸好还有书籍。

    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心理学家施琪嘉的30堂深度成长课》一书中 ,作者施琪嘉博士谈到了,他在二十多年的心理临床工作中接触的重男轻女家庭中成长的女性。在他看来,这些女性人格中消极的一面往往来自童年在原生家庭的创伤,也就是有创伤的内在小孩。

    一、容易形成“我不配”的自卑心理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管孟子的原意如何,在中国的家庭关系里,这句话通常被理解为:生不出男孩子,子嗣就没有传承。而出生的女孩子因不符合父母和家族的期待,呱呱坠地之时,便遭到父母的蔑视。是的,仅仅她的性别是女孩子。

    施琪嘉博士还谈到某地女孩子不准上桌吃饭的风俗习惯,还有父母为了生男孩子,将女孩子取名为“招娣”“盼娣”“念娣”等社会现象。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女性容易形成“我不配”的内在小孩,认为“我不配拥有最好的东西”。

    “我不配”的内在小孩一旦形成,随之而来,是“我不配拥有好工作”“我不配嫁个好男人”“我不配别人对我好”……价值感低的女性,只会找到自己“配”的生活,可能就是薪水低又没有成长空间的工作、嫁给渣男和习惯性讨好别人等,越是优秀,越将自己的生活弄得更坏。

    比如,电视剧《安家》的一个细节:房似锦知道徐文昌离婚后还得养儿子,她开心坏了,不嫌弃徐文昌是二手男人,还承诺帮他一起养儿子。因为,房似锦心里认为她只配和有拖累又离异的徐文昌在一起。随着剧情推进,证实张乘乘生下的孩子不是徐文昌的,房似锦反倒疏远了徐文昌,因为“我不配”的内在小孩在作怪。

    这样的人生,莫名其妙地坏透了。

    对此,施琪嘉博士的总结:“让一个人“不配”,从小“不配”,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在他长大之后,让他从“不配”转变到“配”,找到与自己相配的那一部分、那个关系,其实是很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

    二、对女性身份不认同

    施琪嘉博士在心理临床发现,怀孕跟心理存在一定的关系。一些难以怀孕的女性,压力恰恰来源于对女性身份的不认同。

    一种情况是父母特别想要生男孩子,结果生了女儿。这些父母干脆将女儿打扮成男孩子抚养长大,到了婚育阶段就很难过:生理是女性,而心理是男性。如此一来,怎么结婚生娃呢?

    还有一种情况是重男轻女的父母因为其他原因,只生了女儿。终究意难平,这些父母从小跟女儿说:“你要是男孩子就好了。”这句话激起了女儿的逆反心理,就是要证明自己不比男孩子差,好斗、好强,专注于事业发展。可是,到了婚育阶段,不认同女性身份,怎么与男性建立亲密关系,怎么生娃呢?

    施琪嘉博士的意思并不是说,所有的女性都要结婚生娃,只是对于有结婚生娃意愿的女性,因不认同女性身份而达不成心意感到遗憾。

    当然解决的办法是有的,比较难而已。

    三、泛化对男性的敌意

    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心理学家施琪嘉的30堂深度成长课》一书中,施琪嘉博士提到了一个学员。她已经五十多岁了,父亲过世前将财产分给她们三姐妹,本来是高兴的事,可是她父亲说了一翻话,气得她难以入眠。

    她父亲说:“我是因为没有儿子,才把财产分给你们的,要是有儿子,这些东西都跟你们没关系。”

    虽然这位女学员年纪已经很大了,可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她对男性存有敌意,因为是父亲“没出生的儿子”抢走了父母的爱。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她在工作中经常训斥年轻的男性下属和打压男性合作者。

    一些内在小孩受伤比较严重的女性,甚至将对男性的敌意转移到儿子身上,在她看来:我没有得到我父母好的照顾,我凭什么好好照顾你?

    这些幽微而不宜外人道的女性心理,都是施琪嘉博士在临床上的真实案例,可见“重男轻女”的思想及其指导下的行为伤害不仅仅是女性,还有男性。

    施琪嘉博士,作为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是心理治疗行业的大咖。他的来访者和学员存在某些心理障碍的人,这就意味着他在本书中提供的案例存在“幸存者偏差”。换句话说,有些女性同样成长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但是,她的心理健康成长,内在小孩没有创伤。这样的女性能有多少呢?还是打个问号吧。

    因此,我们还是不能忽视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女性成长的伤害,希望在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在社会移风易俗的进程中,能够正视女性的价值,移除没必要的伤害。

    这是灵林玖玖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疗愈你的内在小孩》看,“重男轻女”的父母对女性成长的伤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re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