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和好友一起去看了《后来的我们》,不是第一时间去支持,已经被好多人剧透,最初的好奇在心里早已慢慢转淡。各种影评对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我就不再多评论,就当自己是赶一次潮流吧!
电影的宣传噱头很足,奶茶的导演处女作,知名流行歌曲《后来》的生活写照,男女主的虐恋情节,主演的进阶演技等等,一开始真的是很撩动我的心绪,但是上映后各界的反响又让我稍感失望,不想蹭电影的热度,我只想借此写写自己的感触。
电影上映的第二天,有老友就去看了,看罢后给正在外地游玩的我打来电话,聊了许久。老友深情地说电影里的很多细节映照了年轻时的我们,有些情绪的表达恰好打中了我们一直想隐藏的真实内心。起初听他说的时候并不信,明明电影的主题是想表达爱与错过,怎么会映射到我们的年少青春呢。
老友说电影刚开始的情节,男主的经历跟我们很像,大学读书时的无忧无虑,毕业时的激进,怀揣创业的热情,感情上的犹豫与不甘,创业梦破碎的无奈,被喜欢的人无视而又不敢靠近,无一不是当年自己的写照,现在内心再问一次是吗?是的!
陈见清开始的那几年和我们真的很相似,以至于影片刚开始放到某些好笑情节,整个影厅里充斥着其他人的笑声时,我却在手心里默默捏了把汗,不敢笑,因为真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却没有勇气去自嘲,感觉其他人仿佛都是在笑自己,为什么呢?答案说不清楚,也许时间还没给足我们长大的空间,我旁边的那位朋友也一样全程沉默,不知是否也触动了他内心的琴弦。
电影里男女主分开后,导演用了黑白镜头来撑托情节和氛围,是为了映衬男主那句“失去你的生活,我的世界将失去颜色”。这也引起了我和老友的情感共鸣,老友的前任也是我的好朋友,他们在一起,我有很大的功劳,只是缘分很奇妙,经历了分分合合后的两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但很庆幸他们各自又找到更适合的那一位。老友说很想给她打个电话,但是却没有勇气,而当他追问我是否有勇气给当年的那位打电话联系时,我沉默了。
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有勇气去联系,只是早已失去了她所有的联系方式,这些年也不曾听说任何关于她的消息,我们真的成为了遥远的陌生人,或许是对我当年不知珍惜的惩罚,只是希望她的遗憾不要与我有关。
读书那会的我们,确实太年轻,一直希望自己在聚光灯的中央,很多想法都没有认真经过大脑,只因突然的好感,就选择在一起,只因一时的新鲜就选择创业,只因即将分离两岸,就选择结束恋情,没有过多的挣扎犹豫,也不拖泥带水。如今,我们已学会在台下默默观赏。
不可否认,曾经的我们有很多无忧无虑的时光,有很多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但也有太多自己不愿再提起的锥心往事。我们努力过,骄傲过,光辉过;我们低谷过,沉沦过,无助过,迷茫过。青春就像空中绽放的烟火,绚烂壮阔,却转瞬即逝,那时的我们,万没想到会成为现在的我们,成为了当时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然而也没有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电影的结局应该算是平淡的,男女主各自成长。男主学会了担负责任,将爱深藏,懂得了正确爱的方式,女主学会了放手与道别。彼此最终的错过,是遗憾也是幸运,当初说的誓言,只是需要其他人来实现。片尾父亲的那封信,是击中大众泪点的触发器:在你生命中出现过即好,谁也承诺不了一生,但你可以成为至亲的人。
再来看看现在的我们,没有活成男主那样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不过也许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还没有走过无悔青春的十年。我们之前经常宣称:青春有追逐一起的资本,过期不候。但后来的我们,除了可以风轻云淡地说一句那时的自己真傻,也只能暗自领会:成长是无数次痛彻心扉后的觉悟,成熟的外表下,内心堆砌着无数次的疼痛撕裂。无需后悔感叹,谁的青春不曾年少轻狂。
寂寞让人盲,思念让人慌,多喝一点酒,多吹一些风,能不能解放? 生活有些忙,坚持有点难,闭上一只眼,点上一根烟,能不能不管? 多想不去想,夜夜偏又想,真教人为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