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发现成长就是,你站在当下的路口回头看,你发现当初你经历的那些痛苦和迷茫,都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人总是当局者迷,正在经历的事情我们不知不觉,等到多年后回头看,才发现我们错过了什么,或者从中学会了什么。
听刘同的书,让我回想起很多以前的事,想起来很多曾经关系很好,但却散落天涯的朋友。我是个有点多愁善感的人,很小的时候跟朋友们相处就会想以后我们会分开,想到就很难过。高中最好的朋友是高一时候的同学,后来文理分科,我学了文科,她学了理科。为了保持我们的友谊,整个高中三年晚自习前的晚饭我们几乎都是一起吃的。而这个朋友,依然是我现在每天交流的最多的朋友。即使她在上海我在北京,我们依然每天保持着线上的交流。这是我为数不多,还能每天问候的老朋友了。
毕业之后,进入职场。周围的同事来来去去,换了很多人。每换一份工作换一次朋友圈是常态,我也从最开始关系好的同事离职会难过,到后来已经波澜不惊。毕业之后交的朋友,关系保持的最好的是我毕业之后进入的第一家公司的同事们。有几个陆陆续续来了北京,我们依然保持着定期的聚会与交流。
工作越久,辗转的公司很多,遇到的人也很多,但却极少再有可以经常一起舒心聚会的好友了。成年人交友,以利为先,很少再有少年时的真心了。我们也越来越少地在陌生人身上投入精力和兴趣。这就是,即使我每天见到形形色色的人,仍然会觉得孤独的原因吧。
大学的那帮同学,也少有联系了,朋友圈零零散散看到的消息,有人结婚了,有人生了小孩。我们一个一个都不在是当年的少年模样。即使我对我们大学时的记忆还很鲜活,在生活的轨迹上我们却越偏越远。
当少年人一张张鲜活的脸变成记忆里时常怀念的碎片,说明,青春已经渐行渐远了。以前的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怀念青春,无法理解青春题材的小说电影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现在终于理解了,因为我也终于到了一个喜欢缅怀青春的年纪。以前不喜欢看青春题材的东西是因为青春正当时,我对当时觉得一点都不美好的青春没有一点好感。那时的我,什么都没有,只有年轻的冲动和天真。而现在的我,拥有的也没有很多,但我才发现,原来年轻真好。年轻就有很多机会试错和尝试,这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大概每一个成年人都会偶尔在一个人的时候缅怀青春吧,纵使仍旧有很多遗憾。那时我们什么都没有,却是这辈子最纯真最热血的年纪。我们缅怀青春,是因为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即使得到了很多,仍然丢了那个最敢想敢做最有勇气的自己。
看惯了成年人的各种软文,什么“教你几招轻松副业赚钱”“职场晋升的xx条法则”之类的东西。觉得我以上写的东西真矫情。
那就矫情下吧,反正机会也不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