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CEO扎克伯格5月26号受哈佛大学邀请,回母校给毕业生做毕业典礼演讲。在演讲中,他重点谈了目标和目标感。他建议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目标,要有一个干更大事情的目标,最好这个目标要超越自己、心系他人。
扎克伯格是这么说的,那他自己是怎么做的呢?
扎克伯格创建的Facebook是社交网站,这家公司的使命是想把全球的人连接在一起,这也是他和Facebook最大的目标了,公司的各种行为都是在这个大目标指导下来运转的。比如,Facebook在2014年2月开价190亿美元,收购了只有55名员工的WhatsApp。这在当时看来简直匪夷所思。不过要放在扎克伯格连接全世界所有人的目标下考虑,就完全合理。因为WhatsApp是在移动端连接人与人,区别于起家于网页端的Facebook。再比如Facebook推进的一系列黑科技,无论是无人机还是发射卫星,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更多人连上网络,从而彼此连接。
我们再来看看扎克伯格每年都给自己定下怎样的年度计划。
2009年,每天打领带去上班;2010年,学习中文;2011年是吃素;2012年,每天都亲手写代码;2013年,每天认识一个Facebook公司以外的朋友;2014年,每天写一封感谢信;2015年,每两周读一本书;2016年,跑365英里,并做出一个家庭使用的人工智能助手。而他今年的年度计划则是,要走遍美国所有州,与每个州的人交谈,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些计划都是为目标服务的,其实经过分析,最后很多阶段性目标都能与扎克伯格个人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连接所有人这个使命挂上钩。
2009年他的目标是每天都打领带,是因为他想表示自己重视Facebook公司的公司化发展。扎克伯格在2004年创立了Facebook,他还是个84年出生的20岁理工科大学生,冬天上课都穿着阿迪达斯拖鞋。没有上完本科,扎克伯格就辍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Facebook的创业中了,他没有受过职场的训练,对怎么建立一个公司也是从零开始学起。互联网创业公司早期通常都是从车库、宿舍、民房里诞生的,乱糟糟但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成长性,不过随着发展总要像一个公司,不能还是一帮大学生极客出于兴趣在玩一个东西,否则很难吸引多元化的精英人才。扎克伯格选择打领带,一个是每天有个仪式,自己能增加重视。另外一个,领带也是能被大家看到的,全公司也会知道他的决心和公司接下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2010年学习中文,扎克伯格决定在Facebook办公室里与华裔工程师交流时,他都会练习说中文。其实学习中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他的太太就是华裔,岳父岳母仍然在南京生活。其次,中国是Facebook版图里面非常大的一块市场,Facebook的使命是连接全世界,如果中国市场进不来,那这个使命根本实现不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扎克伯格总是对中国很友好,因为Facebook一直想要进入中国。
2012年他决定亲手写代码,是为了强调公司的一条文化,那就是技术驱动。在Facebook里,写出代码比争论更管用。不要说很多,要撸起袖子去做。Facebook总结出来的企业文化其中一条就是Code wins argument(真正写代码的人才有话语权)。我们可以看到扎克伯格是从自己开始做起,他所做的就是他所强调的。
我们看扎克伯格历年制定的年度目标,都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重复做一件小事,比如每天打领带,每天跑步,每天认识人,每天写感谢信,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也都能做到的。扎克伯格在给哈佛大学毕业生的演讲中也提到过,任何大事情的改变都是源自我们身边的小事情,要从小事情做起。经过量的积累,它们就会产生质变。
第二个特点是,它们都服务于扎克伯格为自己设定的大的目标:通过社交网络连接起每个人。扎克伯格的每一个年度目标,大的方向其实都是一致的,都在围绕着把公司变得更好、了解多元文化、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想法等,最终还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和更好的社交网络。所以,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定目标,然后拆解成日常可以重复练习和坚持的动作。有了你认可的目标,每天的动作就有了意义,能坚持下去。
当然,目标的高度决定了你将来的成就高度。最好像扎克伯格说的那样,定一个大的超越自己的目标。这样你就有方向了,就能指导自己平时定的小目标。------TSF速学商业
TSF速学商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