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愚人节,罗永浩同学在抖音开始直播带货了。有料有趣的灵魂就是不一样,用一种诙谐的方式为自己的带货方式开了个好的篇章。
罗永浩同学在抖音首秀观看人数超过4800万人,支付交易总额超过1.1亿元,一个人生生活成了一个公司,一个团队。
短视频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从一开始的不被看见到如今的不可忽视,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新的流量机会。
短视频的春天来了,视频直播的春天也来了,你的春天到了吗?
很多人以为自己的看到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自己的感受就是整个世界的感受,自己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的世界。
眼看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体参与进来,试图在这个新机会上一展拳脚。
别人都开始直播带货了,别人都用抖音赚钱了,我也可以做啊。
我也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快速行动起来,把握一下,说不定能收到奇效呢?
当大多数人都看好同一个东西的时候,可能是新的转折点,一哄而上,很有可能是一地鸡毛。
我认为:行业的春天不一定是你的春天,短视频的春天不一定是你的春天,别人的春天也不一定是你的春天。
不静下心来思考底层的结构,很可能希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
尝试新东西是好事情,值得鼓励,但是更应该思考做好短视频和直播基本条件是什么。
罗永浩同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先来看一看罗永浩的个人经历。
1989年,罗永浩从延边第二中学退学。辍学后,出售过二手书、倒卖过小汽车,后来进入英语培训机构,苦学英语。
2000年12月,给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写了一封求职信,求职过程有试讲课环节。前两次试讲都失败了,在第三次试讲中,拿到了新东方学校的offer。
2001年,前往北京。这是罗永浩的一次巨大转折,让他有机会见识到更大的世界,也有机会把自己诙谐幽默、高度理想主义的气质传播给无数学生。学生们觉得这个老师太新奇了,既能从他的“相声英语课”课上学习知识,还能感受理想主义的召唤。很多学生盗录罗永浩的讲课内容在网络上传播分享。
2003年左右,互联网上形成一股“老罗语录”的文化现象,他被动卷入互联网浪潮,成为中国初代以知识魅力著称的网红。至今,罗永浩在课上讲课的音频,还在网络上传播,内容质量穿越时空,丝毫没有褪色。甚至有人专门把老罗的音频剪辑成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开通“老罗语录”账号,吸粉10万+,成为内容创业的一道奇景。
2006年,罗永浩从新东方辞职,与人创办博客网站牛博网,给包括梁文道、韩寒、连岳、柴静等一批知识分子提供了发言议事的主阵地,风靡一时。这是他的第二个职业转折点。
2009年,由于某些原因,牛博网关闭。之后,他凭借个人经历,以“我的奋斗”为主题,在各大高校巡回演讲,吸纳了成千上万的青年粉丝,后来,他出了一本同名书《我的奋斗》。
2012年,罗永浩对外宣布创办锤子科技做手机。宣布那一刻,争议扑面而来。
2014年发布了第一款锤子手机,命名为Smartisan T1。
2019罗永浩的锤子科技出现财务危机,而后股权转让给今头条,创业史在2019年画上句号。[老罗个人经历摘自36氪]
从罗永浩的经历来看,他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屡败屡战,从未向困难屈服,他的成长史就是命运的抗争史。
当前很多人都在黑他,不看好他能做成,或者认为这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次机会。
这次的确不一定能做成,但是专注做事的能成的机会确实比不做事的人机会多得多,只要一直坚持不放弃,就有能做成的一天。
罗永浩能够第一次取得很好的效果,是因为在做抖音直播之前,他就已经是超级大V,知名人物。罗永浩三个字,自带流量,有着很强的市场号召力。所以他有很好的基础能做起来,这一点是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所无法比拟的。
那是不是说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没有机会了?
机会任何时候都有,就看如何把握。
随着专业化团队的加入和增多,仅仅靠展示自己的色相和抄袭别人的作品的短视频号越来越不具备做起来的条件。
我认为要把握住机会,至少有某方面的特长,或者能够做到细分领域的前20%,这样你在自己的细分市场里就能够获得相对优势。比如唱歌和跳舞,你是否能超过大多数人;做内容创作,你是否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关注,既有趣又好玩……
要做起来必须有很强的内容创作能力,通过专业化动作,持续吸引新用户关注;把自己或者团队成员培养成网红主播,主播对于短视频至关重要,不做真人出镜,就不能突现个性化和差异化,很难打造自己的IP;系统化能力,对自己所发力的领域,有一个短中长期的计划,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专业团队的分工合作,除了策划、主播,还需要技术支持,视频剪切,音乐搭配等团队能力;专业运营能力,这个可能是最容易忽视的,把流量吸引过来,要把它从公用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再利用和多次转化......
网红大V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冒出来的,如同罗永浩同学,是多年沉淀之后自然而然发生的,它是个人实力的一次直接体现。
以其羡慕今天的别人,不如做好今天的自己。该干嘛就干嘛吧,下一次机会说不定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