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才枪手》+《生而贫穷》教育章节
————《天才枪手》
近几年,印度接连出了几部很经典的电影。上一部《摔跤吧,爸爸》还记忆犹新,《天才枪手》也毫不逊色。
影片中不同的人物代表不同的阶级。
第一类是不爱学习的富家子弟(事实上,有很多很富裕很低调也很努力的富二代),由于父母挣下的庞大家业,他们无需太多努力,便可小富小贵的活这一辈子。但是他们需要一个好成绩,在父母面前、在社会面前包装自己。
第二类是班和小琳这样的出类拔萃的贫穷子弟(当然,更多的是平凡无奇的贫穷子弟)。贫穷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因此他们渴望更多机会,渴望更多与付出成正比的回报。
于是小琳和小巴、格蕾丝一拍即合。于小琳而言,她凭借自己的聪明跟努力才能换来的成绩,被数学老师破坏了,知晓学校本来已有国家拨款(但这个细节没有披露)还向学生收取“赞助费”的事实后,她的惊讶和不忿令她决心开设钢琴班,找回自己失去的平衡感。
班现实所处的贫穷,令他对回报有更强烈的追求,在失去奖学金留学的机会后,在琳的一番劝说下,班决定参与这场跨国作弊。
事情泄露后,琳看到班因此被退学,而小巴、格蕾丝却在欢快地开庆功宴,在这场风波中,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她为班感到不值,也许她还把这种感情升华到自己阶级的所有人,因此才决定去当老师的吧。
网上有很多人对琳举报的做法颇有微词,但是我懂她的选择。这个社会,实现阶级跨越的路越来越窄,这其中,教育所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因为“知识改变命运”。琳曾经的行为,让贫困阶级的唯一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就此丧失,有多少人的一生因为她提供的答案再无翻腾的可能。
在中国,高考作弊已入刑法。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国《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生而贫穷》教育章节
让更多的人获得上升机会,建立一个更平等、更公正的社会,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比如古代的科举制,不是靠血统、靠门第,而是通过你的真才实学进行选拔。科举制的好处可见一斑,不但是一个最有效率的的官员选拔方式,而且通过给予庶族地主阶级执政的上升途径,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对广大农村的控制。
我们对高考寄予了许多期望,然而现实是70%左右的人压根走不到高考改变命运这一步。1998年,全国小学生招生人数为2201万,2010年,全国本科招生人数为351万,专科招生人数为310万。1998年上小学的孩子2010年高考,成功参加高考的人数仅为30%。
你如果是个211大学生,你已经甩开了中国99%的同龄人;你如果月薪5000左右,你已经超越了中国90%的家庭了。当然,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即便你已经超越了99%的人,但庞大的人数还是让你感觉有99%的人碾压了你。
统治阶级不需要高考这条上升渠道,没有希望的底层人民放弃高考,只有中产阶级、饥迫地渴望着哪怕是一点卑微而可怜的上升渠道,拼死扒住了高考这棵救命稻草。现实是教育资源的分化从最基础的小学教育乃至幼儿园就开始了。
高考只是针对某些特定阶层(中产阶级、小市民)中的特定群体(具有应试教育天赋的人)具有其“改变社会阶层的上升通道”的性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