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随律
美意分明道已光,一游湄洲胜仙乡。湄洲岛,给台湾人展示“先进文化”的美妙绝伦的窗口。明朝便是春来处,暖律丁宁著眼看。湄洲岛妈祖祭典,祭文很重要。祭文要有一定的“韵律”美,须是可以朗诵的。水中花散文,八股诵,文字对仗,言辞优美,语言节奏疏密有致,缓急有度。严格的格式中,内容完整、集中,格调阳光、稳重,音韵铿锵、和谐,文字简洁、清楚,完美传递妈祖的声音。
春风随律入花海,三月湄洲诗意长。写八股诵、水中花散文,要有“韵律”知识。清和时节天气佳,绿树莺簧律新诗。语言的高低、长短、强弱,有自己的节奏。汉语声调的抑扬顿挫,赋予音节优美旋律。字音包含声、韵、调三部分。元音是乐音,音节中少不了元音,单个字音有音乐美,而两个音节构成双声、叠韵,更具有音乐美。古人作诗联,利用双声或叠韵作为修辞手段,增强诗的音乐性。
汉语四声分为平、上、去、入,可将其作“二元”分类,谓之“平仄”。何人忘律韵,为子辨诗声。平声归入“平”,上、去、入 读起来不平,归入“仄”。声调的变化 产生抑扬顿挫的节奏,谓之“韵律”。志因言以发,声因律而成。讲求韵律有传统,诗、赋、骈文、词、曲、散文,都很讲究韵律,因为韵律是汉语艺术和朗诵艺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凤律年华到尚新,九重气象已成春。诗歌,八股文,更能体现韵律之美。细知诗律析秋毫,况是天然笔力高。律体诗讲格式,对平仄的要求严格,体现了韵律之美。律诗的字数、句数固定、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与节奏,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除首句押韵自由外,要求隔句押韵。律诗讲究平仄,遵循“声调双叠,平仄相间”,构成 基本句式。律诗按照“粘”“对”“押韵”的规则构成。格律在句中表现为,一般每两个字为一“音顿”“节奏”,现代汉语称之为“音步”。
“仄仄”与“平平”的交替变化,偶句最后一个字音为韵脚,用平声字,声音可以拉长。平旦薰风随律变,露华山色满神州。一首诗中,同一联出句与对句的音步平仄 要“对”,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音步平仄要“粘”,韵脚的平声与其出句最后一字的仄声相对,韵律起伏变化,产生节奏美。长得闻诗欢自足,会看春露湿兰丛。“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不能随意变换。
阳律初回七日春,谁将灵品占佳辰。中间两联须对仗,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意境都很美。青灯挑雨晓光凝,岁律回壬万象新。散文亦有韵律之美,《春》开头“盼望着,盼望着”,词语的重复唤起 饱满的情绪,表达对春的渴望;“东风来了”“脚步近了”前两字平平对仄仄,“来”“近”也平仄相对,有旋律的美。全文选平声字,演绎欢快昂扬。
《醉翁亭记》节奏欢快、韵律交错,如“朝而往”与“暮而归”;“前者呼”与“后者应”;“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平仄、节奏、韵律非常美。文中“也”的反复运用,回环往复,使文章有了大韵律,强化了愉悦的情绪。华历永从新律正,皇恩散作万方春。中国是诗文并称,散文句中也有抑扬顿挫,篇中也有起承转合。只是对偶、长短、排列等,不那么严格。
暖风吹律百花新,何处芳菲不动人。中国人写文章讲究声律,唐代古文运动破六朝骈俪之风,但文气依然有内在的节奏,有抑扬呼应。讲究声律,一直是散文的灵魂。《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等,叠音的和声美、平仄的跌宕美、押韵的回环美、语词的旋律美已萌芽。袖中日日有新诗,正与春风同一律。诗歌的浸润,文化的影响,韵律渗入到汉语学习者与传承者的观念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