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一种价值交换的量化工具,他本身并不值钱,
但因为被赋予了这个量化功能,
而获得了相应的对等价值。
钱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
从以前的贝壳、贵金属再到后来的纸币、
直到现在的移动支付、虚拟货币,钱经历了从实体到虚拟,
从粗放式度量,到现在的精细化衡量,
但钱的本质从未发生变化,那就是可以通过定价,来帮助我们完成交易。
以前你想买1头牛,需要拿3只羊跟人家换,
你俩牵着各自的牲口费好大劲赶到交易地点,
然后互换牲口,赶回家,这个交易过程很复杂,
而且度量不精确,万一你的羊比别人的小呢?
你的牛比别人的大呢?极不公平。
而有了钱就好办了,我不用牵着牲口到处跑了,
一手交钱一手提羊,而不是一手提羊,另一手还得送牛。
所以,钱的终极本质,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价值交换。
而这样就衍生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钱是不是可以买到一切?
答案我们先不说,来听听股神巴菲特的观点:
有一年,巴菲特来北京给北大学生做过一次演讲,
有一个学生代表问巴菲特:
“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最慷慨的人之一,
您是如何看待财富的?
这种观念是一开始就有的,还是逐渐建立起来的?”
巴菲特说:
“这是个好问题,那我们就来谈谈金钱”。
金钱很有用,但它买不了两样东西:时间和爱。
在超过某个特定的节点后,金钱就失去了它的效用了。
金钱可以带来很多有趣的体验,我享受投资,
但是拥有更多的东西不见得会更快乐,
金钱无法买来爱,无法买来时间,
当人们试图通过金钱来照顾孩子时,
而不是用时间来陪伴时,接下来的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以上就是巴菲特的金钱观。
我同意,也不同意。
同意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清单,
一个无法用钱来定价的清单,
比如巴菲特心中的爱和时间,
比如我们心目中的亲情、爱情,或者是你养的一条小狗,
这是我们自身价值观决定的。
但是,不同意的是,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有差异的,
在你心中无法定价的东西,在别人的眼里可能一文不值。
就像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可以不爱自己的孩子?
但是,现实就是,总有一些人把孩子当做累赘,恨不得扔下他们。
这就回到了我们开始说的钱的本质:价值交换。
看起来钱无法买到一切,
但实际上,又是可以给所有东西做定价的,
因为只要有交易,就有定价。
这一点“金钱观”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们所有金钱观的底层系统,
因为当你认识到钱是用来交换的工具时,
那么最重要的就不是钱本身,
而是你想要用钱这个工具,来交换什么。
归根到底,我们是要在交换中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效用,
更开心、更快乐、更富足,更有成就感。
换句话说,别把钱太当钱,
它只是让你活得更好的一把钥匙而已。
钥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
你到底想去拿钥匙,开哪一扇门?
这个问题,要好好问问自己。
最怕的是,把赚钱当做终极目的,
最后“钱有了,人没了”,这里的“人没了”,
就可以理解为“人生体验的缺失”,
你本来可以用钱来交换到更好的人生体验,
你可以享受不同的生活方式,获得不同的思维认知,
得到梦寐以求的各种选择,这些都是可以用钱来实现的。
重要的不是钱本身,是你要用钱做些什么。
作者 | Kris(K叔
来源 | Kris在路上(ID:krisgt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