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间居然又追剧了,《加油吧,实习生》是因为有赵丽颖主演,所以开始看的。
不太同以往的套路啊,我原以为在富二代的母亲因为破产而跳楼自杀以后的剧情应该是如何崛起并报仇的桥段,看到结局,崛起是勉强有了,但是报仇却没有,枉费了我熬夜追剧想要的跌宕起伏的剧情。
没有爱恨情仇的曲折,满视频全是赵丽颖温暖、正直、努力不懈的正能量,都是演了90后的孩子们是怎么努力融入社会,怎么从一个个棱角分明的、或者是自以为是、或者是没有目标的刚出象牙塔的孩子们,变成目标明确、自信、有冲劲、有热情的社会人。
看年轻人打鸡血一样的找工作的同时,也看到了这个社会的快速变化对每个人的威胁,从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到快要退休的中老年人,都面临着社会快速变化的淘汰可能。
想想现在满视野都能看到的人工智能,以后能让人做的工种还有什么?危机感顿生!
一线大城市的大公司、大企业里的工作状态是不是就是电视上演的这个样子的,没体验过,我也不知道。电视剧里虽然在每一次给这些90后的实习生设置了很多的关卡,而且每次都在最后关头总是可以让他们都能pass过这些关卡,但是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刚毕业的孩子们,我想应该没有这么多的侥幸,没有这么多的成功案例,尤其不太可能在别的公司还能碰到一个包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富二代”。
虽然有些地方太过理想化,很多时候努力了也不一定就会对应有好的结果,但是毕竟电视剧,如果主角没有光环,那和现实有什么区别,所以也还好。
所有的人都想进入大公司,为了能够留在上海,大家都想尽各种办法,一开始的剧集里,包括陪练,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瞒着自己的闺蜜,单独去面试;勉强自己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只是为了走捷径……年轻的时候总是会走很多弯路。虽然这些孩子们的最后归宿有好的也有不太理想的,但是自己选择的路,吃了苦,也得自己坚持走完。
其实作为也在这个一线城市生活的人来说,我清楚的体会到在这里生活的不易。我们也算是在中年(虽然现在60岁之前都叫青年,但是看到很多招聘广告上写的年龄必须小于35岁这一项,就明显感到自己变成了中年,本来自己还觉得自己有专业有特长,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想做了,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可是看到那么多的工作都限制年龄的时候,忽然有种,这个社会已经不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感觉,瞬间就失去了继续鸡血的自信),这段时期我们是花费最大的时候,要养育孩子、还要承担繁重的房子的负担,所幸父母们的身体还算健康。可是这段时期,我总是有种深深的伤心和无力感。没有更多的目标和激情。(可能也与自己最近电脑上的PS和数位板不兼容,画画没有效率,更加让人没有成就感有关)
每次一想到买房子就有种未来几十年都是在持续倾家荡产的状态,我就特别的想回到自己出生的那个小城市,生活惬意,当然也动力不足。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可是当一个人变成两个人捆绑生活的状态、甚至三个人捆绑的时候,如果他们的生活方式喜好不同,除了分开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之外,就是妥协。妥协的一方肯定会难受。
我希望自己能好好的工作赚钱,可是我们都清楚的知道,单凭着工作的收入是很难在上海这个地方,买到哪怕是郊区的房子的。于是就想着如何才能用自己的特长来赚钱,没有答案的时候,人只会焦虑,本来想画画的,可是我的画板和PS的不兼容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计划,只好写字来排解我的焦虑。这些就是我看了《加油吧,实习生》时候心里有的感受。虽然每次看到那些爆款鸡汤文,都知道自己应该坚持不懈的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走下去,可是人确确实实有惰性,有舒适区,很不想跨越这些舒适区而让自己不舒服,所以我们总是一边在焦虑该做点什么的同时,一边又开始坐下来看电视、玩游戏、看小说。
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我也不想整个十一加中秋的八天长假,什么计划都没有完成,为了自我安慰我还是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就把这个电视剧的观后感写下来,证明自己至少没有太过浪费自己的节日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