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娃给我发来居委发放的出入证,心里五味杂陈。
两周做了五次~~检测,其中四次免费的均在外区完成。感叹大数据“天眼”的认可。
昨天,父母居住地业主群通知:“居委会温馨提示: 近期疫情形势严峻,望广大居民尽量不要外出,严禁出区(实在要出本区必须在门卫登记上报),并做好个人防护。”
我,静在脸上,急在心里。
那天周三,天气晴好,花儿在阳光下微笑,随风摆弄着舞姿。母亲手术顺利,刚刚进病房,护士长正交代着术后6小时的注意事项。手机不识趣地响不停,见是娃的班主任来电。我一边敬礼示意护士长暂停,一边心跳“全无”地:“刘老师您好!请讲……”娃发烧,非常时期需家长接回就诊。老师强调,~~检测结果第一时间上报……娃爹手头正忙。我和班主任沟通后,由我滴滴打车到校门口,娃直接去医院和娃爹汇合。接单师傅是男的,我心上的砝码陡增。车程近2小时,俺家是女娃呀!我披上厚外套,心空渐渐起了迷雾,多么希望两只眼睛能同时观看两个“世界”啊,抬头看母亲的点滴,低头看手机上出租车的实时行驶路线。见到那父女二人同框,我的心回了窝。等到娃出了“阴性”报告,我方才“心依旧”。
接下来……
母亲,这里陪护是真真儿的。护工请了,老人家擦身、便盆还是叫女儿,不肯让外人动手。老母亲是不心疼我?还是心疼我的钱?或许如她所说,怕麻烦别人,讨人嫌?在茶水间,热水泡冷饭时,我自言自语——老来宝。轻哼着——世上只有妈妈好……
娃,虽不是第一次网课,这一次还是不同于上一次的。5月将迎来的等级考——俗称小高考近在眼前。视频时,娃说——网课效率太低,难免有些焦虑。问娃午餐咋解决的,接连几天的回答都是“掏咸蛋,喝粥”。小区全员~~检测那天,娃按规矩独自排队等待检测;眼看网课时间快到,又礼貌地协商插队。母亲的缺席,我是自责又无奈。自我安慰,是给娃成长的机会。
我是女儿,我是母亲;赡养、抚养都是义务。娃没说,让我尽快回家;母亲一直瑟瑟问我,啥时回去?
两难呐!
全市“抗疫”,医务和居委同志都在前沿,他(她)们也有父母,也有子女,为大家,早已忘了小家。难道他(她)们取舍间,不难吗?
父母和娃不能兼顾,我好歹还能“一对一”照面。回想,父母哪时需要过我?这次就在“不聚集,少出门”的见证下,左陪父右伴母些时日又何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