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在五口之家排老四,上有大姐,下有超生的小弟,而她是最不得宠的老二。在尚未开放二胎的年代,第一胎都希望是女孩,因为下面可以接着生男孩,得个儿女双全。被寄予厚望的她,发现不是他,重男轻女的农村老家罚了好多钱又生了弟弟。她从小就树立要早早独立,不能给家里添麻烦,因为她本来就是多余的,连她的母亲都这样认为。
我心疼她的成长那么压抑,当她看到樊胜美的独白时更是痛哭流涕,剧中的一切她都领教过,然而更加无力挣扎。
跟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长大后对原生家庭有着更多的期待和依赖,因为有缺憾,所以想要得到来使之完美。他们的心路历程从失望、改变、期盼又回到失望,无论多长时间,这都是个跨不出的圈。他们想要逃离,却总是要承受挥刀斩乱麻的痛感。
悲凉、哀伤,比生气、愤懑更加残忍。哀,莫大于心死,真是最好写照。我们从不会怀疑父母对我们的爱,如若不是,我们无法安然长大。可是,那些太过隐晦的爱,是缺乏逻辑的,把不该有的过错放置一个无辜的孩子身上,对她来讲何其不公,其实健康成长远比长大更加重要。
每位父母没有办法提前彩排角色,其中的环节难免不会出错,年华逝去,昔日的孩童长大成人,心中小小密愿也只寄希望于稍稍歉意。纵然再过不对,承认也终是难堪,我们的希望又何其渺茫。我们一生都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
网友评论